以茶为媒 谱写基层善治和谐曲

茶香飘溢处,纠纷化于无形。作为渝东南的生态明珠,秀山自治县近年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巧妙地将当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人民调解工作创新融合,构建起“以茶为媒、融情于法、共治共享”的特色调解之路,让矛盾纠纷在袅袅茶香中悄然化解。

三年来,该县运用“茶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10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群众满意度达100%,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和谐动能。

以茶之“和”韵

构建“情理法融”的调解体系

在秀山县钟灵镇凯堡村“老陈茶室”,一场因水库干渠施工引发的纠纷正通过“三道茶”流程化解:“首道茶”安抚当事人房屋安全担忧,“次道茶”联合司法所厘清责任边界,“终道茶”促成“修缮优先”方案。村民笑言:“一杯茶下肚,火气消一半,道理自然明!”这正是秀山县将品茗工序转化为“静心—明理—说法—寻策—定约”调解流程的生动实践,三年来,凯堡村化解纠纷百余起。

兰桥镇“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则提炼出“说情—说理—说法”三步法:“说情茶”以乡贤递茶、倾听共情等方式建立信任,化解心结;“说理茶”运用公序良俗、村规民约、伦理道德,以“摆龙门阵”讲故事的通俗方式明辨是非;“说法茶”引入法律顾问、司法所等专业力量,依法定分止争。这套融合茶文化与法治思维的调解体系,已成功化解邻里、家庭纠纷80余件,让“以和为贵”的理念在茶杯交错间深入人心。

这样的场景,在秀山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该县司法局利用本地居民爱喝茶的生活习惯,指导各镇街成立“调解茶室”“茶室评理室”“茶话议事点”等特色调解组织,将复杂的调解过程,类比为品茗的“步骤”,形成“静心—明理—说法—寻策—定约”的“调解工序”,将释法明理贯穿调解过程,引导当事人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解决纠纷。

用茶之“根”脉

激活“多元共治”的调解网络

依托茶产业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熟人社会网络,县司法局全力构建以村(社区)网格调解组织为主导,县乡调解组织为辅助的调解网络,指导各镇街建立以村(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整合网格员、法律顾问、乡贤、行业协会专家等的“1+N”调解联盟,在矛盾纠纷多发地,聘请6名退休政法干部入驻基层法庭,形成“网格预警、多元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日排查”“周调度”的工作机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植根基层调解阵地,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

“以前有矛盾要么憋着,要么吵架。现在到议事亭喝杯茶,边喝茶边聊天,心结就解开了。”峨溶镇村民王大姐笑着说。

在峨溶镇“茶话议事亭”,村民不仅能调解纠纷,更能共商民生、开展普法宣讲,实现“解纷+议事+普法”多功能融合。隘口镇百岁村的“红色调解队”,依托红三军会师旧址的红色底蕴,由群众推选的老党员、乡贤组成“红色党员调解热心人”。他们搬着茶桌前往田间地头,利用地缘、亲缘优势,在宅基地等敏感纠纷现场成功“泡”开矛盾心结。

结茶之“实”果

夯实“产业振兴”的善治根基

“茶调解”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优化了基层治理生态,“茶调解”的实效正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

近年来,峨溶镇蒋家村通过共商议事制定22条《村规民约》,发展茶叶产业1800亩,惠及全村400余户,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显著增强;隘口镇百岁村追回农民工欠薪16万元并保障金银花产业正常运转;乌杨街道“杨叔调解室”以100%成功率化解300余起产业纠纷。全县调解网络延伸至265个村(社区),培育“龙门阵高手”“乡贤评理团”“红色调解队”36个,2025年产业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36%,村民切实感受到矛盾少了,钱包鼓了,茶香日子更美了。

“现在大家有事就用‘茶调解’,既保住了面子,又解决了问题。”村民们的朴素话语,道出了这项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一杯清茶,不仅泡出了和谐乡村,更泡出了基层治理的“秀山智慧”。

从茶室里的家长里短到云端上的跨区解纷,秀山人用一杯茶的智慧,将“和”的文化内核、“根”的本土力量、“新”的技术手段、“实”的丰硕成果有机融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全链条,让“枫桥经验”在渝东南茶山间结出善治硕果。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周俊舟)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