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锰都”到“药都” 秀山书写发展绿色篇章

采收山银花

20年前,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凭借丰富的锰矿资源,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并称中国“锰三角”。“一锰独大”的经济结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近年来,秀山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种植中药材“斩穷根”,昔日的“锰都”正变身“武陵药都”。

“这款‘秀山清’清热饮品是我们打造的爆款,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开发了11款产品,其中7款已经上市销售,全部以秀山山银花为原料,每年消耗山银花200吨。交易中心的开业运营,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难卖’‘贱卖’的问题。”重庆鸿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德波介绍,武陵山中药材交易中心开业仅仅一周时间,就有秀山精心研发的30多款中药材产品集中线上线下展示交易。

以山银花、黄精为主的中药材,是秀山的“生态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近年来,秀山紧紧围绕“武陵药都”发展目标,推动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加快构建中药材产业链,聚力发展中药材百亿级产业,全县中药材基地达38.3万亩,综合产值20.8亿元,产业覆盖土家苗寨3.62万户农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而秀山作为全国山银花最大产区,种植面积达24.8万亩,由于长期受困于冷链仓储缺口,农户被迫“踩踏式销售”。

“山银花集中上市的时间,价格往往会比较低。现在仓储物流中心给我们山银花装上‘时间调节器’,我们有了‘错峰定价’主动权,可根据山银花市场需要错峰销售,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重庆圣百灵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红坤介绍说。

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武陵山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如同产业“蓄水池”,3万立方米的库容可实现5000吨药材同时仓储,配合全程冷链,将保鲜期从1个月延长至24个月以上。这意味着秀山掌握了“错峰定价”主动权。据测算,仅此一项可使花农年均增收超15%。

目前,秀山有中药材资源644种,建成万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带2个,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35家,“一村一品”中药材示范村35个,发展中药材企业138家,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山银花药材之乡”“中国黄精之乡”、重庆市道地优势药材产区,成功纳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渝十味”中药材产业集群,书写了民族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如今的秀山,已不是烟尘漫天的“锰都”,而是闻名遐迩的武陵“药都”。药材种植不仅让乡亲们“斩穷根”,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企业主体、农户主动’的原则,按照‘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思路,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百亿级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建成‘武陵药都’。”该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肖龙介绍说,秀山将围绕道地中药材新开发并投入生产食品、功能食品、中成药、日化品等新产品100个以上,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建成武陵山中药材产品加工基地、武陵山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武陵山道地优势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以及武陵山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

青山常在,药香永续。从“锰尘漫天”到“药香遍野”,秀山以一株药草、一棵树,连续书写绿色发展的新故事。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付冲 文/图)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