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故乡。
当你在忙碌的日子里偶然停下那么一瞬间时,你是否也曾抬头仰望过他乡的月亮,而想起内心深处有那么一个遗忘许久,叫作“故乡”的地方。
我的故乡坐落在重庆市黔江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个小小的村庄,太小了,小到连黔江城里都没几个人听说过,小到像是被飞速发展的时代遗忘在深山里的一个小孩。
它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人心疼。
村子里的人们祖祖辈辈最熟悉的声音,应该就是那最原始的“闹钟”——鸡鸣声吧。鸡鸣声起,离天亮就不远了。很快,东方鱼肚泛白,晨曦初露,整个村庄就算是在睡了一个美人觉后被唤醒了。在城里习惯了朝九晚五时差的村民偶尔回村,看到的是凌晨五六点钟云雾缭绕的远山,听到的是放养的土鸡悠哉觅食时的鸣叫,还有时而这时而那的犬吠,止之所及、耳之所闻,全是最原始的大自然味道。推开窗户感受拂面而来的阵阵清风,想到的一定是陶渊明终其一生隐居的理想。
晌午时分,尝一尝土灶大锅烧出来的饭菜,满满祖辈传袭手艺的味道。灶膛里熊熊的火焰,化身一缕缕炊烟从瓦房屋顶烟囱里飘出。天真的孩童总会拍着手说,哪一朵哪一朵白云,是他家的炊烟变的。
曾经一座座老旧的木屋,渐渐变成一间间灰瓦、青砖、白墙的新房。再后来,这边几间小平房,那边几栋小洋楼,村子里的形象又进行了一次改变。蓝天、白云、老屋、新房、远山……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时代画卷。
沿着村头的小路走一走,两口碧绿的池塘,几只野鸭在无人时悄悄在水面划过,泛起层层涟漪。谁家调皮的小孩捡起几粒石子,随手在岸边打起了水漂,一圈一圈波纹收拢又荡开,震碎了蓝天,惊扰了白云。水边的芦苇丛被路过的风轻轻拨动,好似老君的拂尘。远处佝偻着腰的老人牵着老黄牛缓缓走来,笑脸盈盈地提醒道:“你是哪家的小孩哩?离水边远一点啦,小心摔下去。”老人与黄牛的身影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视野中。
村子不大,不费工夫就赏完,我回到了自家院子里。爷爷坐在院子里的长木凳上,脚边放着自己的搪瓷茶杯,泡好的土家浓茶不断翻腾起阵阵白气。手中有条不紊地理着刚刚劈好的竹条,根根笔直条条修长,每一根竹条在庄稼人布满茧子的手中,如同被穿针引线般被带动着编成了各式各样的篮子和背篓。只需一盏茶的工夫,爷爷就可以如变魔法般将随处可见的翠竹变成各种精美实用的小篓子。
太阳要下山了,清凉的山风绕过几个山头吹到了村子里。曾经秋日丰收堆满谷物的坝场,如今成了人们纳凉聊天的好去处。每家每户吃完了晚饭,三三两两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坝场。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坐在自家拿来的椅子上。婶婶伯娘们嗑着瓜子比较着自家的孩子,叔叔伯伯们估计着各家今年的收成,小孩子们跑着跳着嬉戏打闹。星星在夜空中丈量着宇宙的宏大,火烛照亮着村子里的家长里短。
当忙碌的日子如流水般横穿过眼前时,不妨抬起头寻寻看,哪一阵风来时是带着家乡的味道。
此心安处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