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渝东南这片古老的土地将迎来历史性时刻——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通车,重庆主城与黔江的时空距离从4小时压缩至50分钟左右。这条钢铁纽带不仅重塑了武陵山区的交通版图,更将黔江的恐龙化石、峡谷奇观与沿线文旅资源串联成璀璨的珍珠链,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夺目光彩。
黔江正阳恐龙化石群的发现,改写了西南地区恐龙演化史的空白。作为目前西南唯一的白垩纪恐龙化石集中埋藏地,这里出土的长生黔江龙填补了东亚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重要一环。高铁开通后,游客可从重庆主城乘高铁直达黔江,在恐龙遗址公园目睹1.2亿年前恐龙家族的生活场景,在探秘馆通过AR技术“复活”恐龙世界。这种将世界级地质遗迹转化为沉浸式旅游体验的创新,正是黔江深耕“龙”文章的生动实践。
更值得关注的是,黔江正在构建“科研+科普+研学+旅游”四位一体的开发格局。专家学者可通过高铁便捷往来开展研究,中小学生可乘坐研学专列开展地质科考,普通游客则能在主题酒店夜宿恐龙梦境。这种多层次开发模式,让沉睡亿年的恐龙化石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标本,更化作讲述地球故事的生动教材。
2
渝厦高铁的开通,让黔江从“重庆的黔江”变为“武陵的黔江”。这条高铁与规划中的黔张常铁路、渝湘高铁相连,将形成覆盖鄂湘渝黔四省市的“米”字形高铁网络。依托这一交通优势,黔江正与日照市开展“山海联动”,将峡谷风光与海滨康养结合,打造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在经济层面,高铁带来的不仅是客流,更是产业升级的机遇。黔江正依托高铁站点规划建设文旅综合体,将非遗工坊、特色民宿、智慧景区等新业态集聚。当地农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将腊肉、藤编等土特产转化为旅游商品,真正实现“一根跳绳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种“交通+产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范式。
当高铁的汽笛声唤醒沉睡的峡谷,当恐龙化石与现代科技激情碰撞,黔江正以高铁为笔,在武陵山区书写着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的壮美诗篇。这条钢铁纽带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让每一位游客在飞驰的列车上,都能触摸到千年文脉的温热,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脉搏。这,正是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武陵山区的鲜活实践。
(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