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努力让自己站得更高——记黔江区武陵小学校第四届求真论坛


本报讯(记者 蔡肖霞 文/图)6月28日,黔江区武陵小学校举办第四届求真论坛。活动秉承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价值观,通过教师分享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激发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度思考,不断拓宽教育视野,助力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活动中,谢小珊、杨欢、王秀芳、向鑫、李小平、张敏6位教师围绕不同的主题分享独特见解。活动还特邀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会长李源田,黔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明,重庆市特级教师潘艳现场点评。

谢小姗老师围绕“以评促教视域下素养立意的作业设计”进行分享。她提出高质量作业设计的核心是构建“素养目标-作业设计-多元评价-教学反馈”闭环,通过素养导向下的差异化作业设计、实践类作业设计等,使作业成为培育素养和诊断教学的载体。

杨欢老师以《AI来了,初探小学课堂教学变化与思考》为题,提出AI赋能课堂教学三大变革:个性化学习、教学效率提升、互动体验升级。指出做“活的教育人”,不做盲目的“跟风者”,引起全体教师思考。明确AI的辅助工具属性,坚定教育者角色,成为超越工具的思想者。

王秀芳老师用活的方法——环境打造、阅读引导、管理机制,避免图书角成为“静默的装饰”,建设书香充盈的班级,教室成为师生最美的精神家园,让图书角“活起来”。

向鑫老师巧妙利用“教育沙粒”,将教育问题、教学痛点转化为研究资源,问题即课题。立足“小问题” 形成“小、活、实、短、平、快”的小课题,倒逼教师理论学习和专业成长,让教师从教育者成为反思研究者。

李小平老师通过案例展示如何利用SCQA沟通模型(情景、冲突、问题、答案)化解矛盾,提出解决方案。沟通的温度大于技巧,直击沟通本质。

张敏老师以杰克逊隐形课程理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根基,提出无痕德育理念,善于捕捉非正式教育契机,强调德育在自然浸润、潜移默化中实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李源田对6位教师逐一点评指导。他认为,武陵小学校的学校治理体系符合现代学校治理的体系框架,办学运行机制拥有优质学校的典型特征,教师队伍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良好基础,教育科研呈现群体性专业化的发展势头。

活动中,武陵小学还聘请李源田为学校创新发展“首席顾问”,并为其颁发聘书。

“举办求真论坛,旨在将舞台和话语权还给老师,展示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经验,引发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武陵小学将持续举办相关活动,让教师站得更高、提升本领,不断探索德育新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