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巡山排险 跑“赢”地质灾害

地质工程师对滑坡体进行测量

本报讯(记者 田丹 文/图)近期,重庆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区县不同程度受灾,随着降雨暂时告一段落,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仍然存在。为防范地质灾害发生,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黔江区驻守在一线的地质工程师们,运用“人防+技防”手段,争分夺秒巡山排险。

本轮强降雨,黔江区先后发现了13处新增地质灾害风险点,6月23日黔江区白石镇,基层干部陈建军接到鞍山村群众反映,当地一处居民点出现了边坡垮塌,附近山体还伴有渗水现象,怀疑存在滑坡的风险。

陈建军告诉记者:“因为这一片出现了边坡垮塌,我们怕影响到这一片的房屋安全,就马上把这个情况向208地质队进行汇报,在降雨期间,可能受到影响的群众,提前进行转移。”

驻守地质工程师到达现场后,在现场拉起了警戒带,并使用无人机和地质罗盘,对岩层倾角、裂隙产状进行测量。经过分析研判,这片区域属于易滑地层,是由于持续强降雨导致岩土体含水量饱和,才出现了不稳定性,因为短时间内不具备排危条件,地质工程师和镇村干部在现场会商后,很快给出了处置建议。

据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驻守地质工程师方明洋介绍:“这次新发现的滑坡隐患点,它的滑坡范围大约有300平方米,滑坡体积约200立方米,目前还处于变形阶段。如果土壤的重力和下滑力增加,未来继续滑塌的风险也会增加。我们在现场安排了监测员进行值守,观测和记录滑坡体的变化,对于涉险的群众,我们建议在强降雨期间做好避险撤离,阻止人员擅自回流。”

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尤其是在连续强降雨结束后,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趁着降雨间隙,黔江区驻守地质工程师除了借助科技手段,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还通过“人防”,对发现的地灾风险点进行更精细的摸排。在黔江区黑溪镇胜地社区,凭借精准预警和快速响应,一处方量约3000立方米的滑坡体,就在发生滑坡前2小时左右,工作人员将受威胁区域的13户69名群众全部紧急转移。该处滑坡造成一处房屋主体结构严重受损,危险性极大。因为发现早、处置快、处置及时,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从24日夜间开始,重庆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灾害Ⅳ级预警。在黔江区,由于两轮强降雨间隔时间短,为应对持续性强降雨叠加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430多名群测群防员协助驻守地质工程师队伍,24小时不间断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最大限度降低致灾风险。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