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苑】黔江鸡杂意象

◆张红

隆起的肚子,在黔江,与鸡杂的努力分不开,或者说是万千口福中的主要之一。因此,时常都想与它错肩而过,但又经不住它色香味的勾引,终究事与愿违。

烤鱼为何与万州牵手,鸡杂为何钟情黔江,坊间释源颇多。其间,都有故事可讲,附点文化,添点神秘,如同炒菜一样,盐一下去,味就升起来。

我的记忆中,不晓得是谁把黔江鸡杂的名头最先挂起或喊出来,此人的智慧真不得了!也许不是某个人,而是黔江人把它抬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平常得出奇的一道菜,硬生生化为一个精灵,游走在南北东西。孤寂的心,悬在外地,偶见各式各样黔江鸡杂店牌,往往心会一热,有了自豪感,却似乎从未挪步去品尝。藏于心中的定律是,只有在黔江才能吃到正宗的黔江鸡杂。也许,格局是小了些。

儿时的记忆里,黔江鸡杂就是妈妈精心准备的一盘炒菜,发自内心。鸡杀后,鸡心、鸡肝、鸡菌自是不漏一样,连鸡肠子(要反复搓洗)也舍不得丢。配上泡姜丝、泡萝卜条、泡红海椒,柴火加热,油锅爆炒。专拣肉嘎嘎吃,嘴都抹了,妈妈还未上桌。

现在,儿子儿媳每回到黔江,一家三代吃一顿黔江鸡杂已成惯例。吃得脸红甚至有些紧张,口福美滋滋的,心也变得美滋滋的。

梁平有张鸭子、文鸭子,黔江有长明鸡杂、国庆鸡杂、天龙鸡杂等,流派众多,形形色色,五味杂陈。有人认为,一盘菜变为一锅菜李长明功不可没,带有开创性,郑国庆的贡献同样值得称道。其二人兄弟情谊深厚,可谓当时黔城鸡杂双璧。是故,一锅鸡杂其实也是一锅江湖。

之所以这样说,只因黔江鸡杂是地道的江湖菜,味主打麻辣,品一次就豪爽一次。小什字祥哥哥鸡杂店,曾是朋友聚餐的好去处,一锅鸡杂,一碗米汤酸菜,把火热与清淡调和得恰到好处时论江湖谈人生,巴适和安逸由嘴到胃入心。

食客对黔江鸡杂念念不忘,泡菜和洋芋的参与是功勋。本地洋芋绵软细腻,极富口感;泡萝卜条质地致密、不易空心,咀嚼清脆。所以,吃黔江鸡杂时嘴是一直停不下来,更喜用勺子舀,食材全部收拾干净,方是酣畅淋漓。

也曾与同事谈及黔江鸡杂的特点,一致认为用一锅烩来说要准确些,细思真有点道理。就一锅烩而言,无非用菜籽油将鸡杂,泡菜、洋芋等辅材混炒而成。当然,也考验师傅,否则就千菜一面了,不会有如此生动的画面。

跳出锅里看搭配,涌现了鸡杂面、鸡杂绿豆粉等。鸡杂画龙点睛的妙用,主食一挑,味即生。以前南海城吃鸡杂面一定会等一段时间,仍挡不住人们的兴致。更有感觉的是天龙鸡杂店,品鸡杂、吃青椒回锅肉、喝猪血白菜汤,令身心俱爽。外地有朋友来,总会带去烩一锅,才觉没留遗憾。

黔江人招待客人,说不讲究也讲究,一般都会点黔江鸡杂和青菜牛肉。这对双胞胎和美有趣,一锅太极阴阳图,不仅丰富菜的色彩,更是一种生活的平衡术。

当然,黔江人从未忘记舌尖上的文化,鸡杂技艺已成为非遗项目,或连锁经营,或文化赋能,或网络直播,整得风生水起。不用说相继而出的阿蓬记、苏锅锅、蔡大厨等一批大品牌,更有古色古香的酱香园在一群餐饮工作者精心打造下,鸡杂四处溢香,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种探索、积累、沉淀、融合,黔江鸡杂之路走得更坚实。重大节假日,会偶遇长桌鸡杂宴,露天吃鸡杂,也许菜本身感觉不是很到位,但吃的是邻里温情,吃的是那种热闹氛围,自然是心中的一道风景线。

作为一名普通的黔江人,想以黔江鸡杂为一条红线,串起点滴感受,构成生活环境。叠加的意象、情感因子浸润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前不久,智慧姐潜心研究黔江鸡杂推广方案,“以高铁为弦,奏响辣味交响诗”,颇有同感。用鸡杂孃孃代言,还是鸡杂幺妹、鸡杂阿哥代言,倾向后者。幺妹乖巧可爱、阿哥爽快厚重,阿蓬江水多情、灰千梁脊可依,心早已入画了。

这辈子,已经离不开黔江鸡杂。这一生,黔江鸡杂一定是热衷给朋友介绍的家乡菜。

黔江鸡杂,让你我欲罢不能,只为一锅江湖,满桌乡愁。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