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放大学黔江学院揭牌启航

揭牌仪式

开放大学援助

企业捐助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活动现场

农业科技进乡村行动合影

民乐演奏

6月13日,重庆开放大学黔江学院正式揭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涪陵学院、秀山学院、南川学院、石柱学院、武隆学院、酉阳分校、彭水分校、丰都工作站等主要负责人,黔江区教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黔江学院全体教职工及退休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今年2月,经重庆市政府备案、市教委批准,重庆市黔江广播电视大学等25所基层单位率先完成了更名。此次揭牌,标志着这所历经43年风雨、三次更名、四次迁址的学院,正式以全新的姿态扬帆起航。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型高等学校,学院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人,在开放教育、教师教育、社区教育三大领域打造出亮丽的名片,成为助推黔江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力量。

名片一:开放教育,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通过线上课程学习,不仅提升了学历,更打开了发展思路。”近日,阿蓬江镇高碛社区村干部的一席话,道出了重庆开放大学黔江学院“一村一大”项目的深远意义。学院以创新“三式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订单式”培养结硕果: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委、区教委深度合作,为219个村(社区)培育基层骨干,平均每村培养7名大学生,其中60%的学员成长为致富带头人,在广袤乡村播撒希望;

“浸润式”育人显特色:打造“行走的课堂”,将教学场景延伸至水车坪黔江红军革命纪念馆、三磊玻纤产业园等实践基地,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产业知识扎根大地;

“联动式”服务见实效:携手区总工会开展“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与乌江电力等企业量身定制“学历+技能”课程,累计培养学员3200余人次,为渝东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数字见证成效:开放教育农村学员占比达75%,近三年毕业生返乡创业率超过40%,带动5000余户群众增收。学院更荣获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优秀教学单位称号,成为武陵山区当之无愧的人才“摇篮”。

名片二:教师教育,锻造立德树人“先锋队”

“教师要做照亮学生的那束光。”近年来,通过实施“五大工程”,黔江学院已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铸魂工程”固根本: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课”,每年举办12场“师德讲堂”,筑牢教育初心;

“领航工程”强队伍:推行“双带头人”培育计划,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校(园)长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培训240人次;

“卓越工程”育骨干:牵头实施“国培计划”,开展骨干教师任期考核,年均送教下乡200课时,惠及1500名乡村教师;

“提升工程”促发展: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成长路径;

“曙光工程”助新秀:建立名师结对机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院教师培训案例荣获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案例奖,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身。

名片三:社区教育,编织终身学习“幸福网”

夕阳西下,城东街道下坝社区传来悠扬的民乐声。由学院离退休教师组成的“夕阳红民乐队”,正用自创曲目《幸福黔江》演绎着美好生活。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队伍,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学院通过“三个聚焦”,让终身学习之花开遍武陵山区——

聚焦红色基因传承: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微党课”20余场;

聚焦非遗保护:开设土家摆手舞等8门非遗课程,年培训学员1200人;

聚焦品牌项目培育:打造“银龄学堂”等7个学习品牌,涌现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张玉林等先进典型。

如今,学院构建的“区—镇—村—农家大院”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年服务群众超过3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教育惠民”。

站在新起点,重庆开放大学黔江学院将深化“人工智能+开放教育”改革,探索与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战略更为紧密的发展路径。“我们将继续以开放教育之力,破解山区发展瓶颈,让更多武陵儿女在家门口圆大学梦,为‘山乡巨变’注入持久动能,努力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教育高地。”黔江学院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德友表示,将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重庆开放大学的指导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为黔江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培育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书写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精彩华章。  (记者 谭登帆 文/图)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