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滋养文脉长: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三重启示

(姚红) 摄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看,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渝东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价值,获得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它背后蕴藏的,正是一种文化传承保护的全新范式。

(黄润生、范瑜、胡兴波) 摄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定,核心在于实践 “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理念。这理念超越了保护单一非遗项目,它更关注文化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看这方水土、这样的生产生活、这样的社区结构。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守护文化本身,更要守护它生根发芽的土壤,维系它蓬勃生长的生态链。这种保护模式,是对文化生命力最深沉的尊重,是对“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古老智慧的科学诠释,为民族文化在现代浪潮中的存续与活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陈德麟、罗小丽 、刘俊阳)摄

此次晋升,遵循着严格的 “实验区 - 保护区”阶梯。您看,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早在2014年8月就设立了。历经11年的持续努力,今年终于成功升级!这份荣誉与机遇,属于重庆市黔江区、武隆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这渝东南的六个区县。

(郑朝海 、龚玥、汪先宇)摄

重庆在七席中赢得其一,意义非凡! 这是巴渝大地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力证明了重庆在土家族、苗族文化保护传承上的扎实成效,彰显了它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版图上一颗璀璨明珠的地位。这意味着,渝东南那些动人的文化景观——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回荡山谷的啰儿调、巧夺天工的西兰卡普织锦、神秘古朴的傩戏——它们所依赖的整体环境和活态空间,将得到更系统、更权威的保障与提升。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重庆持之以恒推进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高度褒奖。

(康力文、程贾利、张继成) 摄

渝东南六个区县整体规划,成效显著! 多年来,立足丰厚传统,在文化生态整体保护上积极探索。区域内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97项,代表性传承人1810位;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处;中国传统村落10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座;国家5A级景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处。每年举办非遗和文化旅游活动超100场次,吸引200多万群众参与。这次晋升“国家级”,是对整个渝东南各区县过往工作的有力肯定!

(陈德麟、陈力行、杨敏)摄

晋升“国家级”,将为整个渝东南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它将大幅提升区域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带来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助力文化生态的整体修复与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它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强大动能。土家族苗族的传统村落、鲜活民俗,将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赋能乡村振兴。游客能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当地民众也能在守护千年文脉的同时,共享文化繁荣带来的福祉,真正实现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蔡景信、周进)摄

武陵山水间,土家、苗、汉各族儿女世代相守,创造了灿烂文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确立,为守护这片珍贵的“文化绿洲”点亮了明灯。它深刻启示我们:最深沉、持久的保护,在于守护文化赖以呼吸的整个生态。当古老的文脉在青山绿水中绵延不息,当悠久的传统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生,这便是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最生动、最动人的渝东南诠释。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