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公路管养 织就畅安舒美交通网

及时清理路边落石

6月的武陵山区,苍翠欲滴。驱车行驶在黔江区G319国道上,平整的沥青路面标线清晰,两侧边坡绿植错落有致,不时可见身着橙色工作服的养护工在清理边沟等。这背后,是黔江区以“十四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为契机,打出的一套“日常养护+专项治理+美丽升级”组合拳。

今年以来,黔江区累计修复路面病害超万平方米,处置地灾隐患点多处,辖区国省干线优良路率大幅提升,一幅“路景交融”的交通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被动应对”变“主动出击”

“这段路容易出现积水,必须每天巡查记录。”近日的一个清晨,区公路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正带着工作人员,对S304省道易涝点进行例行检查。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黔江区将辖区国省干线划分为多个责任段,实行“一段一长”制,将专职养护人员全部定岗定责。

同时,对重点路段安装智能监测设备,裂缝、沉降等异常情况会自动报警。一旦接到预警信号,养护队第一时间会立即赶赴现场,完成临时支护,避免有可能出现落石、崩塌等险情。

定期或不定期由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评组,会对各路段进行“路面保洁、设施完好率、应急响应”等多项指标打分,结果直接与养护经费挂钩。有养护工曾坦言:“现在大家都不敢松懈,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

地灾治理与桥隧管养双管齐下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地质条件复杂,全区国省干线桥梁、隧道众多,地灾隐患曾是管养难点。今年,区里安排专项资金,打响“排险固安”攻坚战。

在阿蓬江特大桥,技术人员正用无人机检查斜拉索锈蚀情况。“这座桥是连接黔江至酉阳的重要通道,我们建立了‘一桥一档’健康监测系统。”他指着桥墩上的传感器说。针对老旧桥梁,黔江创新采用工艺加固梁板,目前已完成G319沿线的危桥改造。

地灾防治则突出“早”和“快”。今年4月的一场暴雨后,S202省道冯家街道段出现山体滑移迹象。养护队连夜设置警示标志,并调用多台挖掘机清理塌方体,次日中午便恢复通行。“今年实施的‘削坡减载+主动防护网’工程,让地灾复发率下降了60%。”区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武陵山区“美丽公路”样板

驱车驶入水市乡境内,公路两侧的紫薇花竞相绽放,观景台、文化墙与青山相映成趣。这条全长15公里的“云上花路”,是黔江区“交通+旅游”的示范工程。

“我们拒绝‘千路一面’。”区公路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结合地形特点,黔江在G319、S304等干线种植红叶石楠、波斯菊等植物,打造“四季有景”生态廊道;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护栏、挡墙融入吊脚楼、西兰卡普等土家元素。去年建成的濯水古镇段,更因“路在景中延,车在画中行”成为网红打卡点。

美丽农村路建设同样蹄疾步稳。石会镇居民陈万福感慨:“以前山路坑洼,枇杷运出去磕坏大半。现在水泥路通到果园,快递车直接上门收货!”目前,黔江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大幅提升,今年将继续改造产业路,助力乡村振兴。

从“保畅通”到“提品质”,黔江的公路管养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民心路是管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条条串联起山乡巨变的“经纬线”,正成为渝东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记者 谭登帆 文/图)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