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薄雾轻笼着酉阳自治县花田乡的万亩梯田,层层叠叠的翠绿秧苗在山间茁壮成长,与黛瓦黄墙的土家古寨相映成趣。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正是花田乡干群同心、奋力书写乡村振兴壮丽篇章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花田乡以党建为引领,干群拧成一股绳,在基础设施、产业动能、文化焕新、法治护航等多维度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强村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振兴答卷。
筑基塑形:基础设施渐完善,和美乡村展新颜
曾经的花田乡,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的困扰。如今,走进何家岩村、中心村等地,景象已焕然一新。
这是该乡党委、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的结果。近年来,花田乡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对危旧农房进行“嵌入式微改造”,曾经的猪圈摇身变成雅致的书房茶室,闲置的粮仓化身为飘散书香的明德书院,破败的厨房升级为整洁现代的农家乐操作间。
村民们欣喜地发现:“厨房改了上档次、房间变了提价格、猪圈好似提款机”。道路硬化、水电管网升级、网络覆盖等工程同步推进,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让古寨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乡容村貌的蝶变,成为花田乡迈向和美乡村最直观的名片。
凝心聚力:意识转变引新潮,内生动力竞喷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激发内生动力。为此,花田乡创新推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三乡工程”,密集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30余次,吸纳120余条建议,通过数十次座谈会和精准对接,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成功吸引了65名返乡人才创业。
同时,花田乡大力实施“本村能人培训、专业机构陪跑、驻村干部陪伴”的人才培育机制,已培育出60余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CEO”。
在该乡中心村,一棵千年红豆杉成为凝聚人心的象征,村里创新性地围绕它举办“红豆杉故事会”,成为深化乡村治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的新载体。村民们从过去的“等靠要”,转变为如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村庄经营主体,纷纷以歌者、舞者、经营者、讲解者等新身份投身乡村振兴。
强筋壮骨:产业发展添动力,融合创新富路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花田乡立足资源禀赋,以创新和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被誉为“金字招牌”的花田贡米,曾面临传承危机。该乡党委班子精准破题,引入腾讯技术支持,打造“何家岩云稻米”小程序,推出“云稻米认养计划”,将万亩梯田“搬上云端”,让城里人体验农耕乐趣、云端分享丰收喜悦。
同时,该乡利用“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优势,线上线下并举,通过公众号、直播带货等方式,打通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真正实现“巴掌田成为聚宝盆”。贡米产业生机重现,稻香飘向广阔云端。
此外,花田乡积极探索“一个强村公司+一个集体产业+X个农户特色”的“1+1+X”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和山地农业。苗绣工坊、乡村咖啡馆、特色民宿、乡村直播间等170余家新兴业态蓬勃兴起。
今年以来,花田乡已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余万元,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注入了澎湃动力。
点绿成金:资源盘活增效能,沉睡资产变活钱
盘活闲置资源,变“沉睡资产”为“活力源泉”,是花田乡经营乡村的智慧之举。
该乡将目光瞄准了农村大量闲置的房屋和土地资源,通过共富乡村合作社的模式,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组建资金池,对闲置农房和集体设施进行功能化改造。一批批破旧老屋、废弃仓库“摇身一变为民宿、书院、咖啡厅、茶吧、工坊、博物馆、村史馆”,不仅避免了资源浪费,更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潮流业态,成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活力引擎”。
何家岩村的成功实践表明,“嵌入式微改造”让农房价值倍增,“客房价格翻10倍”成为现实。这种对存量资源的高效盘活和创造性转化,显著提升了乡村发展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铸魂育人:文化浸润显成效,乡风文明润心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花田乡深谙此理,将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依托古寨风貌和民族文化,花田乡精心打造了系列文化空间:承载历史的村史馆、传播知识的明德书院、展示非遗的苗绣工坊,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中心村的“红豆杉故事会”更是独具匠心,村民们围坐在古树下,讲述村庄变迁、分享家风家训、共议村务大事,成为深化自治、德治的生动课堂。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增进了民族团结,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风浸润心田,夯实了乡村治理的文化根基。
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花田乡将法治宣传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该乡结合“三乡工程”的实施和返乡创业热潮,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重点宣讲涉农政策法规、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内容,为村民创业兴业保驾护航。同时,探索创新出“支部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信息联通、资源联用”的“五联模式”,通过组织“花田拉练”等活动,在比拼互学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健全的村规民约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引导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树立了文明和谐、遵纪守法的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过去脏乱差,现在顶呱呱;有苦难不泄气,还有乡政府!”村民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党委、政府的信任。花田乡各族群众以“我的乡村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在基础设施、思想观念、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文化建设、法治保障六个维度同步发力,成效卓著。2023年,花田梯田成功创建4A级景区,何家岩村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去年,全乡6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00余万元,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版幸福桃花源画卷,正在武陵山深处徐徐展开。花田乡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干群齐心,其利断金;奋斗不息,振兴可期!花田乡的明天,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记者 文梅 通讯员 冉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