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春
在这孟夏时节,我苦心侍弄多年的月季盛开了,泼泼洒洒,热热烈烈,暗香浮动。跟别人一样,赏花之余,我也有采花之心,而且十分强烈。于是乎,家中茶几上便添了个插花瓶,几张绿叶衬托着馨香艳丽的月季花,伴我闲暇读书、喝茶。
午后,嗅着月季花淡淡的芳香,一壶,一杯,我又开始泡茶、喝茶了。
端起鸡蛋大的陶瓷茶杯,缕缕热气氤氲着新茶的清香,沁人心脾,静心凝神。杯壁那隶体题款——“千里江山”,赫然醒目,提醒我欣赏写意的《千里江山图》:远山淡雅朦胧,薄雾缭绕,沟壑交错;近处,溪水潺潺,鸟鸣山涧,葳蕤的树木,点缀在峭壁、巉岩顶上,偶尔也伫立河畔,河面清澈,孤舟荡漾。“千里江山杯壁悠,急湍汇处唱渔舟。层峦缭雾鸣深涧,把盏清茶放浪游。”这何尝是在喝茶,分明是形骸神游。
我不慌不忙呷一口新茶,享受那化苦为甘的过程。温热的茶水,丝滑中略带一点涩,继而温润的苦,弥漫脸庞,直抵耳心,转瞬滑入喉咙,淡淡的甘甜弥散开来。寡味、热味、香味、苦味、甜味,互相碰撞着,争先恐后涌入头脑,向身体各个部位淌去,心底暖暖的。
“无由持一碗,送与爱茶人”,这新茶——清明茶,是亲家特意送我的大礼。
我喜欢喝茶,尤其爱喝绿茶。我的这点隐私,亲家不知从何打听到的。
清明假期前,亲家打来电话,盛情邀我去他家掐清明茶,一芽一芯的清明茶。我抗拒不了“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诱惑,便美滋滋地允诺了。没想到清明假日,偏偏节外生枝,我爽约了。
节后,女儿女婿来见我,带来了清明茶。女儿说:“这是公公特意给你的茶叶。他还说今年清明天气好,茶叶非常香,只是数量不多。”
满满一袋新茶叶,我掂在手里,沉沉的,至少有斤把重。这么多干茶,得多少鲜叶才能干就呀?还客套数量不多,亲家真是太谦虚了!我眼前幻出掐茶的场景:春日艳阳下,茶树上满是晶莹的嫩芽,嫩闪闪的,亲家戴着草帽,挎着布袋,佝偻着身子,正挑拣着向阳处的茶叶,慢腾腾地掐着一芽一芯。
不劳而获,无功受禄,加之爽约,我感到受之有愧。女婿满面笑容,看了看我发呆的样子,提醒我赶紧泡一壶茶,尝尝味道。
我喜欢喝酽茶,还得追溯到乡下从教的岁月。那时,我与“老同志”合租一民房,同吃同喝同宿,亲如叔侄。出租屋内,我大声叫他“老胡子”,他笑嘻嘻地喊我“小细娃”;学校里,我恭敬地称他“老同志”,他礼节地叫我“年轻人”。
“老同志”有三大嗜好:抽毛草烟,喝酽茶,喝白酒。出租屋内,他卷好毛草烟,叼在嘴间,打燃火机,“吧嗒吧嗒”地抽,屋内烟雾腾腾,满是毛草烟呛鼻的味道;“老同志”喝的茶,十分浓酽,酽得可以抽丝;至于喝酒,他一餐无酒饭菜不香,不需觥筹交错,也会落得醉意熏熏,聒噪不休,一不留意还会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活脱脱一醉翁。
“老同志”的茶,是“土茶”。他自己于茶树上掐鲜叶,然后精心炒制的“土茶”。掐茶炒茶都很麻烦,尤其是炒茶,杀青、揉搓、烘干,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揉搓茶叶,那刚从铁锅中捞出的茶叶,烫乎乎的,必须趁着那点烫劲儿,用双手使劲地揉搓,揉出苦水,搓成条状,一趟下来,不仅满头大汗,手上的皮似乎都烫半熟了,辣乎乎热烘烘的。烘干茶叶,除讲究火候外,还要翻来覆去捣饬锅中的茶叶,待到茶叶烘干,人也腰酸背痛了。“老同志”炒的“土茶”,泡出的茶汤黄乎乎的,有沁心的树叶香味,也夹杂着糊味。他很得意那种味道。用他的话说,那叫苦尽甘来。
早上,我抓起一大把茶叶,泡好一壶酽茶,然后大声嚷道:“老胡子,起来喝‘苦尽甘来’洗肠子啦!”他被叫醒了,揉着蒙眬的双眼走出房间,一边叽里呱啦地冲我聒噪,一边倒一杯热茶,怡然自得地喝起来。他边喝茶边抽毛草烟,真是茶洗肠烟提神呀。至于他聒噪的话,我大多习以为常,不以为然。晚上,我俩独坐灯下,聊一天的工作,也听他讲过去的事情,借着酽茶提神,时常深夜不寐。渐渐地,在“苦尽甘来”的熏陶下,我爱上了喝茶。如今的我,一日不喝茶,心里就发痒发慌,浑身不自在。
那年秋天,我通过了乡村教师遴选进城考试。分别时,“老同志”一脸尴尬的笑容,盯着我,然后故作大声地冲我吼道:“小细娃,把好酒好茶准备起,我随时进城来喝!”我懂他的意思,也按照他的吩咐,总是备着白酒和茶叶,静待他到来。别后,我俩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他种的猕猴桃、百合、肾豆,我在微信群里帮他出售。新年走亲访友,我不畏山路崎岖陡峭,去他家中烤柴火,摆龙门阵,喝茶喝酒,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回家时,他执意送我,一声声叮嘱:“慢走!下次再来——”我不知他是否有“山回路转不见君,岭上空留客行处”的怅然。
一转眼,春季学期开学了。春光明媚里,我收到学校派我外出学习的信息。那时,我非常渴望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自然是弥足珍贵的。我怀着取经的心理,如期到达学习地,一所被誉为“初中教育专家”的学校。这美誉,让我羡慕不已,亦觉高山景行,心想:“此行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不必说那优美雅静的校园环境,不必说那启智润心的课堂教学,单是那堂“茶道”课就让我叹为观止了。“茶道”课,不仅颠覆了我对喝茶的认知:茶,“不是喝,不是饮,而是品”,泡茶要“洗茶、温杯”,给客人倒茶讲究“酒满茶七分”……还被那上“茶道”课老师慈眉善目、文质彬彬、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的模样熏陶了。突然间,我耳畔响起一句话,当年“老同志”听我课后戏谑我的话:“你上课那个样子,像个杀猪匠!”
“杀猪匠”,多么凶神恶煞的模样,我真的像那样吗?听了那堂“茶道”课后,我深深反思自己的课堂形象,诘问道:“你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这形象吗?”那堂“茶道”课,还让我体会到人生如品茶,茶阅人生。于是,我起了个网名——“茶阅人生”,后来用作了笔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潜心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时候,暑假,妻子本已好转的病情,突然间复发了,再次进了医院。这于我而言,犹如晴天霹雳,茫然无措。
“老同志”不知从何处听说我陷入了窘境,打来电话:“小细娃,差钱吗?我给你送一万来。”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我顿时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好,无奈而又木讷地回答他:“那好嘛!”
“我就知道你,有困难不说。”电话那头,“老同志”责怪着。
第二天,我在病房陪伴着妻子。电话响了,“老同志”叫我去医院门口接他。我匆匆忙忙乘电梯下楼,去医院门口。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沥青地面,热浪腾腾,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医院里的桂花树、樟树,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的。“老同志”挎着布包,站在医院门外的行道树下,正伸手揩额头的汗水。
我那天如何从“老同志”手里接过钱的,是否喊“老同志”吃饭喝茶,以及后来何时如数还清“老同志”的钱,在我印象中已荡然无存了。今天有的,只是对他的深深感激、感恩。大恩大德,永世难忘。
前年,还未古稀之年的“老同志”,生活本已“苦尽甘来”,却因罹患癌症,撒手人寰了。噩耗传来的那一刻,我悲恸万分,伤心酸楚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涌出眼眶,模糊了萧瑟的冬色。我想着“老同志”的音容笑貌,想着再也没机会报答他的深恩了,含泪吟咏,哀哉尚飨:惊闻老友别尘寰,悲恸心伤暗泪潸。几载病魔多疾苦,一生仗义倍辛艰。苍松无语风霜打,丘壑有情魂魄还。驾鹤云游仙境阔,谢恩默默忆容颜。
“唉!我怎么陷入依依茶事中了?”我叹了口气,托起温热的“千里江山”茶杯,恭敬、深情、感激地说道,“‘老同志’,请喝这杯感恩茶吧!苦尽甘来!”
说到感激,我的心里颇不宁静起来,泛起一丝愧疚之情。我赶紧走出家门,驱车前往水井湾菜市,直奔那家茶叶店。
清明前夕,我路过水井湾,鬼使神差般地走进了那家茶叶店。年轻貌美的老板娘,盛情地款待了我这穷酸的顾客,一位毫无买茶心思的顾客。她一边介绍各式各样的茶叶,一边笑盈盈地说:“买不买没关系,了解一下也好。我给你泡一杯尝尝吧。”随即,她便给我泡了一杯好茶。
就在我喝茶的时候,老板娘说:“看你爱喝茶,这各种价位的茶,我给你装点儿样品,你回家慢慢品尝,觉得哪种合口味,再来买吧!”
虽然我知道老板娘深谙经商奥妙——钓鱼技法,但经不起那几包样品茶对我的诱惑。于是,我接过了老板娘的心意,还信誓旦旦地说:“等我品尝后,我一定来买!”
差不多过去两个月了,我一直没有去买茶叶。我不知道那老板娘是否还记得我的话,也不知道她是否骂我言而无信。我的良心经不起那折磨,不兑现那诺言,总是觉得罪孽深重,似乎永不得涅槃一般。
我买了一斤茶叶兑现了诺言,罪孽感瞬间消失,如释重负,苦尽甘来的感觉立刻涌上我的心间。
依依茶事,我铭记于心。未来,我仍将喝茶,品茶,阅人生之“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