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燕:微光点亮璀璨 奉献谱写乐章

“今天早饭吃的啥、晚上休息得如何,每天给宝宝喂几次奶……”这是罗海燕每天到产科查房时了解的信息。

扎根儿科领域24年的罗海燕,是去年才调入孕产保健部工作的,她现是黔江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护士长。在保健院工作26年来,她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牵头创建黔江区首个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为节约成本,还自学维修设备;产假只休息2个月,就主动回到科室上班。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一名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成为黔江区卫生系统的一名“优秀护士”。

尽心尽职 践行医者仁心精神

据了解,1999年罗海燕从黔江卫校毕业后,被招聘到黔江区妇幼保健院,被安排在保健院的消毒供应室,每天负责回收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一年后,因罗海燕对工作认真负责仔细,被抽调到儿科工作,每天接触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和婴幼儿。因为儿科的特殊性,她从零开始,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认真观摩婴幼儿临床治疗技能,不断操练头皮穿刺技术及儿科常见的急救、抢救技术。

罗海燕(右一)在培训新生儿股静脉抽血。

那段时间,罗海燕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熟练掌握婴幼儿的穿刺技术。当她走在街上时,眼睛盯着的是小孩头上的血管,有的明显,则有的不明显。对于不明显的怎么进针,怎么在进针时让孩子没有疼痛感,她反复在脑海中演练无数遍。

经过罗海燕细心琢磨和实践,穿刺技术终于赢得患者家人的认可。记得有一次周会结束回到科室,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在科室等着她来输液。

“我儿子要等你来给他输液,说你打针不痛。”输完液,这位家长还与罗海燕约定第二天的输液时间。

在儿科护理岗位工作多年,罗海燕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是在罗海燕下班回家或在休假期间,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医院,见罗海燕没在,就打电话给罗海燕。罗海燕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匆忙赶往医院给孩子们输液。过硬的技术和视病人如亲人的医德医风,得到了患者及家人的赞扬,为医院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给宝宝打针不容易,新生儿的血管细小,穿刺难度极大,尤其是早产儿,手臂只有成人手指般大小。”罗海燕说,为确保给宝宝精准穿刺,医护人员必须练就手上“神技”。

躬身力行 勇挑科室重任

新生儿科护理是一项专业且细致的工作,不仅包括新生儿的生活护理,还涉及医疗护理等。这些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多种原因,孩子的妈妈及家人不能进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只得肩负起一个“临时妈妈”的责任,尤其要按时给婴儿喂奶粉、洗澡、哄睡、换尿片、进行皮肤护理等,护理时往往比对自家孩子还要精细。

2007年,罗海燕的宝宝出生,她只休2个月产假,就主动回到科室上班。为了科室的发展,她丢下不满一岁的孩子,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熟练掌握了“留置针穿刺技术” “股静脉穿刺技术”和暖箱的消毒流程。返院后率先推行“留置针穿刺技术”及标准化暖箱消毒流程,为无陪护病房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2009年罗海燕被提任儿科副护士长,因科室人员不足,她主动申请继续轮转夜班,协助创建了医院的无陪新生儿病房。创建初期,所有的事情她都亲力亲为,连续7天扎根在新生儿病房指导操作,修订不合理的流程。不到一个月,新生儿病房就步入正轨,得到家长的肯定。2014年,罗海燕提任新生儿科护士长。

2019年,罗海燕主导在新生儿科开展动脉血气分析,配合无创呼吸机的使用,使科室在危重新生儿救治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同年参与设计新生儿科新业务用房,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她的坚守下,创建至今,共收治新生儿5000余人次。

罗海燕很爱惜科室的设备,她常对科室姐妹们说:“设备是科室的命脉,必须用心守护。”为节省运维成本,她自学暖箱故障排查与维修技术,设备故障时化身“工程师”,消毒缺人时兼任“消杀员”。

薪火相传 提升团队技能

“身为医护人员,在医疗技术上,需要千锤百炼。有了过硬的技术,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罗海燕常对科室姐妹们唠叨最多的一句话。她主导的“以老带新”培训机制,为科室培养数十名技术能手,团队多次在院内技能竞赛中拔得头筹。

罗海燕个人在2000年参加黔江中心医院操作技能比赛,获得吸氧组比赛一等奖;2004年参加黔江区卫生局、黔江区护理学会举办的黔江区首次护理技术操作氧气吸入疗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24年荣获黔江区“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在年轻护士眼中,罗海燕在医护技术上,是科室护士姐妹们的良师益友;在年龄上,是年轻护士的前辈;在工作时,她总是率先垂范。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她率先报名区卫健委应急小组,学习新冠防疫相关知识及技能,做好新生儿科的新冠防控;2024年,面对产科人才缺口,她再次迎难而上,以“归零心态”投身新领域。从“二甲”评审到疫情防控,从新生儿科到孕产保健部,她始终践行“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信念,成为医院攻坚克难的中流砥柱。

“护士的工作平凡却伟大,我愧对家庭,但无愧于职业。”罗海燕说,在20余年的护理工作中,她把患儿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将这些弱小身躯的新生儿一个又一个健健康康地走出病房,让无数个家庭心存感激。20余年的坚守,罗海燕用事实证明: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艺术。她的故事,是万千护理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展现了白衣天使的风采,诠释了微光点亮璀璨,奉献谱写乐章。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