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降临承载着家庭的无限希望与期许。然而,艾滋病(AIDS)、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艾梅乙”)这三种疾病,却能在无形中威胁母婴健康。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已出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目标:2025年前基本消除这三种疾病的母婴传播。黔江中心医院产科现在带大家一起了解“艾梅乙”,掌握科学防护知识,是为您和宝宝筑牢健康防线的第一步。
一、“艾梅乙”是什么?母婴传播危害有多大?
1.艾滋病 (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感染HIV的孕产妇若不进行有效干预,母婴传播风险高达15%-45%(数据来源:WHO)。病毒可在孕期、分娩或哺乳期传播给胎儿/新生儿,导致宝宝免疫力低下,易患重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生命。
2.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或不良结局(如流产、死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高达 70%-90%(数据来源:CDC)。先天梅毒可致新生儿残疾甚至死亡。
3.乙型肝炎 (HBV):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引起。若未在出生后及时接受有效预防措施,感染HBV的新生儿中高达90%会发展为慢性乙肝,显著增加成年后罹患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数据来源:WHO)。
二、母婴传播:核心路径与关键窗口
母婴传播是“艾梅乙”的重要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三个关键时期:宫内感染:病毒通过胎盘直接感染胎儿(尤其是HIV、梅毒、HBV)。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体血液、体液或产道分泌物而感染(是HIV、HBV、梅毒传播的主要风险期)。 产后感染:主要通过母乳喂养传播(主要针对HIV)。
三、五步关键行动:构筑母婴健康防线
科学、规范的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甚至阻断母婴传播风险。遵循以下五步至关重要。
1.孕早期筛查:及时发现的基石。早筛查才能早诊断、早干预。孕早期(最好在首次产检时)主动接受“艾梅乙”免费筛查服务,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控起点。例如,北京市自2010年实施免费孕早期“艾梅乙”筛查以来,母婴传播率大幅下降,数据显示,实施规范筛查干预后,HIV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
2.科学干预:阻断传播的核心武器。艾滋病:一旦确诊感染HIV,孕妇应立即启动并终生坚持抗病毒治疗 (ART)。关键数据:规范的ART可将母亲体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从而将母婴传播风险降至1%以下(数据来源:国际艾滋病协会指南)。 梅毒:孕期确诊后,首选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及时、足疗程的治疗可有效清除螺旋体,极大降低胎儿感染及不良结局风险。乙型肝炎:高病毒载量(HBV DNA高水平)的孕妇,在孕中晚期(通常24-28周后)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必须及时、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阻断HBV母婴传播最有效的措施。
3. 合理喂养:规避风险的重要环节。艾滋病:感染HIV的母亲应完全避免母乳喂养,选择配方奶喂养(需满足AFASS条件:可负担、可行、可持续、安全),以彻底杜绝病毒经乳汁传播。梅毒/乙肝:母亲在接受规范治疗/有效预防措施(如新生儿已完成HBIG+疫苗注射)后,母乳喂养通常不是禁忌。建议咨询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安全的选择。
4. 定期随访:确保效果的关键保障。感染“艾梅乙”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期、规范的随访和检测。评估母婴阻断措施效果(如HIV母亲病毒载量、婴儿感染状态检测)、监测婴儿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感染或并发症(如先天梅毒儿治疗、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5. 加强防护:预防再感染的坚固盾牌。孕产妇及其伴侣应增强防护意识,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杜绝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等可能经血传播的行为。家庭成员支持,共同营造安全、无歧视的环境。
四、共筑防线:消除母婴传播,你我责无旁贷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医疗机构实施、社会参与和个人负责。医疗机构:提供规范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和咨询服务的核心力量。社会公众:提高认知,消除歧视与污名化,关爱感染孕产妇及家庭,营造支持性环境。个人与家庭:主动学习知识,积极配合筛查干预,承担自身健康责任,积极筛查,科学干预,消除歧视,共同守护!为每一个新生命铺就健康起点,为每一个家庭托起幸福未来!
(黔江中心医院产科 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