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
黔江城投集团举办民法典合同编专题讲座
本报讯(记者 谭登帆 文/图)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黔江区2025年民法典宣传月暨“渝尚法·赋能强企”黔江行活动方案》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增强合同法律风险防控能力,近日,黔江区城投集团举办“民法典合同编视角下的合同全周期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集团在家领导、中层管理人员、法务安全部、产业发展部全体人员及各子公司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现场
资质审查:筑牢合同风险“第一道防线”
讲座伊始,主讲人通过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切入主题:“2024年重庆法院受理的商事合同纠纷案件中,因合同条款瑕疵引发的纠纷占比达37%,而企业因证据保存不善导致的败诉率更高达42%。”这些鲜活的数据,立即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强烈共鸣。
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合同缔约前资质审查的重要性,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某城建公司在道路施工项目中,因未严格审查分包商资质,将部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队,结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不仅分包合同被认定无效,发包方还被追究连带责任,最终赔偿金额高达580万元。“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资质审查不是走形式,而是防范法律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主讲人建议企业建立“三查”机制:一查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原件,二查信用中国等平台涉诉信息,三查实际履约能力,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履约管理:过程管控是关键
“很多企业重视合同签订,却忽视履约过程管理,这是最大的风险隐患。”活动中指出。主讲人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案例:某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需要增加工程量,现场管理人员仅通过电话沟通就同意施工,既未签订补充协议,也未留存书面证据。工程结算时,双方对增补工程量争议巨大,由于缺乏有效证据,企业最终多支付了260余万元工程款。特别强调了履约过程中的每一个变更都要做到“四有”:有审批、有协议、有签证、有记录。
证据留存:企业的“护身符”
在证据管理环节,主讲人展示了一份完整的证据清单模板。“微信聊天记录要定期导出备份,重要会议要形成书面纪要,往来函件要使用EMS邮寄并保存回执。”特别提醒在电子数据日益重要的今天,企业要善用电子签章、时间戳、区块链存证等新技术,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讲座最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对该集团做好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步,集团将重点推进“修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合同范本库”“开展合同管理专项检查,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管理实效”等工作。
据悉,黔江城投集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6月开展“合同管理提升月”活动,通过制度修订、案例巡讲、专项检查等方式,全面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