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古树名木保护长卷 开启多元价值新篇

本报讯(通讯员 陈海燕 付雪霏)作为见证历史的“活化石”,黔江区千余株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瑰宝,更是镌刻乡愁的文化地标。近年来,黔江区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体系化管护为支撑,以长效化司法保护为保障,以多元化价值转化为驱动,探索出一条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新路径,为守护绿色根脉、传承生态文化贡献了黔江智慧。

基础管理标准化。建立“一树一档”数字档案,实行一树一照片、一树一独立编号、一树一GPS位置信息、一树一张“二维码”名片,实现GPS定位+二维码动态管理;设立保护标识牌,明确树种、树龄、保护等级等信息;编制《中国黔江·名木古树》画册,开展黔江“最美树王”评选,11株获此殊荣。

科学管护体系化。落实三级管护责任,签订属地管理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建立“巡护+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人为破坏等问题,年均处理问题隐患10余起;对生长衰弱、濒危的古树名木,组织专家会诊,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采取树体修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逐步恢复其生机,已累计完成70株濒危古树复壮。

司法保护长效化。联合司法机关建立“执法协作+公益诉讼”机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移植、破坏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典型案例普法宣传,以案释法,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自觉意识,年度普法活动覆盖2万人次。

价值转化多元化。打造“杉岭千年红豆树”“金溪千年银杏古树”“水田千年红豆杉”“水市红军树”等黔江网红古树名木IP,其中1株入选古树名木联展,将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古树名木主题公园2处,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开发生态研学路线,开展专题科普活动年均4场次。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