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秀山巨丰堰立体化协同保护体系落地

秀山巨丰堰

本报讯(记者 姚华顺 文/图)2024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巨丰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重庆首座世界级水利遗产,加强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传承意义重大。在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之际,重庆市四中级人民法院、市水利局、秀山县政府携手并肩,以法治为笔,以文化为墨,共同为重庆首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秀山巨丰堰挂牌,落地了“司法 + 行政 + 地方”协同保护体系。挂牌仪式当天,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以及县、乡镇人大代表见证到场见证。

据介绍,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集防洪、灌溉、排沙等功能于一身的枢纽工程,其布局合理、结构科学,是丘陵山区引水灌溉枢纽的典范。巨丰堰的“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是适应丘陵山区灌溉需求的典型代表,也是秀山古代人民治水用水的智慧结晶。

巨丰堰的三拱桥,是目前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而其形成的“渠-渠-河”三层立交形成了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的特色灌溉模式。随着人口聚集和社会发展,后又修建了永丰、黄角堰,进一步完善并延伸了其灌溉范围,为平江河沿岸的广袤沃土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灌溉范围达1.2万亩,实现了人水和谐发展。

巨丰堰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法治文明的活态丰碑。古碑中“堰簿详载田户权责”的契约精神,“公议条规官民共守”的治理智慧,正是中华法系“礼法交融、德刑相济”的生动写照。巨丰堰的文脉年轮,镌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水而生、随堰而兴”的演进密码,更激荡着“法护民生、约守乡邻”的法治和声。这方古堰,当以司法之力守护其法治基因,以时代之光焕活其文化精魂。

三方遵循“保护研究、合理开发、弘扬传承、法治保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与法院协同支持作用,全面深化协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合力。达成 “促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基地建设、法治体检、普法宣传、交流互进”等七个方面的合作协议。协议约定,三方将共同致力于推动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的地方立法进程,加强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相关的水利、文化等领域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涉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刑事、行政、民事案件审判工作,设立“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渝东南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秀山站”,促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每年对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开展一次“法治体检”,预判及化解潜在法律风险,在巨丰堰水文化博物馆中专设法治文化专章,不断充实展陈内容,共建普法矩阵,适时发布典型案例等。

一纸《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协同保护合作协议》,如同一座桥梁,将立法保护、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有效链接,标志着全方位保护网络正式搭建,为秀山巨丰堰的岁月静好筑牢法治根基。

随着红绸缓缓揭开,“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渝东南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秀山站” 两块牌匾闪耀亮相,象征着 “司法 + 行政 + 地方” 协同保护体系的落地。行政与司法联动机制就此启航,联合巡查治理将成为常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的设立,让古老的水利智慧化作启迪未来的星光,借助数字技术的翅膀,巨丰堰的生态保护也将开启智能化、预防性的全新篇章。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