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山自治县涌洞镇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特色产业发展等资源,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凝共识聚合力,铸造思想引领新引擎
基层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涌洞镇始终坚持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统战工作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引导党外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涌洞镇构建了“班子走访+座谈问计”双轨机制,以及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和交心谈心制度,定期开展党外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交流活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去年以来,涌洞镇共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商会组织建设座谈会、统战工作部署会等8次,就产业融合发展、品牌打造、种植管理、产品销售、劳务组织等问题主动请教、求策问计,共同谋划涌洞镇产业经济发展大计。
另外,为广泛凝聚统战人士及成员的思想共识,实现“统战对象”到“统战力量”的整合升级,涌洞镇大力将统战力量汇聚于“统战之家”阵地建设之中。创新“统战对象点单+统战之家接单”服务模式,推出矛盾调解、资源对接等暖心举措8项,服务达40余次,为统战成员及各界人士注入“阵地动能”。
此外,统战之家还联动党群中心,实现平台与党组织活动共办、阵地共建、信息共享,推动平台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提升基层统战工作平台建设的内生动力。
强联动搭平台,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用“统”的思维、“联”的方法、“融”的智慧,引导统战成员充分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一幅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民营经济人士的带领下逐渐呈现。
涌洞镇野坪村枫坪组在民营经济人士田茂立的示范带动下,利用房前屋后的小空地和废弃树木种植多肉、绣球、救命粮等50余种花卉,逐步将多肉栽植发展为野坪村的庭院产业,让“闲置地”变身“示范院”,有力推动了庭院经济的发展。涌洞镇凉河村在吴吉波的带动下,坚持“带动发展、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共同致富”的经营理念,打造了“秀涌河溪”和“河家溪”两个品牌,每年可生产干茶6000斤左右,年产值300万元以上。
为推动涌洞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涌洞镇积极推进商会改选工作,新吸纳商会会员31名,为推动涌洞镇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与“现场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招商活动,成功引进湖南天海水业有限公司打造涌洞一瓶水项目。邀请重庆市农家乐产业协会、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有关负责人和智库专家,集中式、点对点帮扶指导涌洞镇楠木村乡村民宿片区提档升级,为秀山县休闲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促融合转活化,赋能创新发展新动能
该镇聚焦“着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有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积极探索“统战文化+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坚持以统战方式助力域内红色旅游景区品牌建设,让红色旅游成为涌洞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标识。
近年来,涌洞镇深耕红色旅游、深挖统战文化“富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统战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助力“红色星火耀涌洞,革命文化看川河”旅游品牌为主旨,纵深推进统战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将统战故事、人文历史、爱国主义等元素巧妙融入每一处景观、每一个节点、每一段解说词中。其中,以红军川河盖战斗遗址为源头打造“红色引擎”工程,组织统战成员与各界统战人士共访抗战遗址,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将红色革命历史与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度融合。用红色文化凝聚统战力量、以红色文化推动统战事业,逐步形成“红色+统战”的特色阵地及统战名片。
截至目前,依托红军川河盖战斗遗址这一类红色文化资源,涌洞镇已逐步建立起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大讲堂”,各统战成员、统战人士参观学习共计23次,受众达1000余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下一步,涌洞镇将紧扣统一战线凝心聚力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作用,重点联系、凝聚统战代表人士,广泛吸纳各领域优秀人才加入统战队伍,积极引导统战成员融入涌洞建设,为推动涌洞经济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田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