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闲置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

本报讯(记者 田丹 文/图)近年来,黔江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鼓励和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

随着气温持续回升,当地利用闲置土地培育的赤松茸开始大规模出菇。4月21日,记者在濯水镇海拔1000多米的五福村看到,一排排温室大棚里,一朵朵赤松茸铆足了劲,错落有致地破土而出,棕红色的菌盖和白白胖胖的菌杆格外引人注目。人们在菌垄间来回穿梭,娴熟地摘下成熟的赤松茸,绘就春日好“丰”景。

“现在正是赤松茸大量出菇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有10多个工人,最多一天要采摘500多斤鲜菌,采完一批,直接发往市场。”当日随行的五福村党支部副书记冯立波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这里赤松茸的亩产在1500斤到2000斤左右,按照每斤10元钱的市场价,每亩产值不低于1万元。”

据了解,赤松茸也叫大球盖菇,因为肉质鲜嫩、鲜香可口,加之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一直深受市场的青睐。去年,黔江区濯水镇依托海拔和气候差异,利用闲置农业设施培育赤松茸,通过村集体绑定基地,建立起稳定的联农带农机制。目前,赤松茸迎来大面积采摘,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濯水镇政府副镇长孙承纲表示:“我们通过盘活闲置农业设施,发展赤松茸产业,有效带动周围2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有120元的务工报酬,能够为村集体增加每年3至5万元左右的收入。接下来,我们会依托村集体经济,扩大赤松茸种植规模,尝试轮作套种和错峰种植,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实现兴业、富民、强村协同共进。”

记者从黔江区相关部门获悉,目前,黔江区已在濯水、白石、石会等多个乡镇发展120余亩赤松茸,在生态种植和设施农业的双重驱动下,预计年产赤松茸40余万斤,产值突破200万元。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