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心脏外科手术和血管评估
讲解肺栓塞知识
下乡义诊
血管内超声手术
查房带教
与术后患者交流
近日,一场跨越山海的医疗接力在黔江区中医院持续升温,日照市中医院心内科专家王大鹏接过支医“接力棒”,投身黔江医疗帮扶一线,为黔江区中医院内一科诊疗水平提升注入强劲动力,让“看病不离黔江”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手术台旁 匠心传承
“王医生,请您马上到急诊室来一下,我们接到一名患者,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好的,我马上到!”放下电话,王大鹏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区中医院急诊室。
进入急诊室后,王大鹏立即对患者进行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术。冠脉造影显示,该患者前降支中段急性闭塞达99%,右冠近段则100%完全慢性闭塞,情况十分危急!
尽快开通患者的血管是当务之急,但患者冠脉三根重要血管中有两根已被堵死,手术风险极高,同时开通的难度也非常大。但是,开通血管对患者的益处也非常大,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因此,王大鹏决定带领区中医院内一科介入团队紧急实施双血管同时开通的手术方案,以实现患者的完全血液重建。
从患者入院到第一根冠脉血管开通仅用时25分钟,再次刷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记录。随后,第二根慢性闭塞血管也顺利开通。术中应用了目前开通慢性闭塞病变先进的ADR(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和Knuckle导丝技术,整个手术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小课堂里 思维碰撞
“我来医院就是想把我最好的技术留在这里,让他们从‘能做’到‘做规范’,最后常规开展。”王大鹏深知,培养本土医疗人才是扎根基层医疗的关键。帮扶期间,他开启了全方位带教模式,手术室成为了言传身教的主阵地。青年医生们紧跟他的步伐,或是在旁观摩他沉稳操刀,或是在其指导下亲自上手,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实战教学。
术后复盘更是不容错过的“加时课”。王大鹏带领年轻医生逐帧剖析病例,细抠手术细节,将“规范即安全”的理念深植人心。“手术规范了,并发症少了,患者才能最大程度受益,这是咱们医者的本分。”王大鹏说。
科室的“小课堂”同样热烈,王大鹏为每个年轻医生搭建起展现自我的平台,病例研讨不再是走过场。在这里,年轻的思维相互碰撞,从诊断思路到治疗方案,各抒己见中拓宽了医学视野,夯实了理论根基,为临床实操筑牢了知识堡垒。
技术赋能 攻坚克难
几年之前,黔江区中医院内一科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还需外请专家“救场”。如今,在前期杜昌立、汤波等支医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区中医院内一科的年轻医生已将此项手术常规化,稳稳地挑起了大梁。这只是科室蜕变的冰山一角。自鲁渝协作支医开启以来,内一科介入团队一路高歌猛进。前期专家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冠脉常规及急性闭塞病变诊疗流程顺利落地。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更是为介入手术装上了“透视眼”,精准直击病灶,护航手术安全高效。
王大鹏的加入更是让科室如虎添翼。面对慢性冠脉闭塞病变这一“硬骨头”,他携带正向开通、逆向开通等各种前沿技术“利器”,为复杂病情精准“拆弹”。冠脉旋磨技术在他手中游刃有余,面对严重钙化病变,他精细打磨,冲破阻碍,大大提升了手术胜算,降低了风险。在他的带领下,目前科室手术团队可以顺利开展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不断突破新技术、新项目,为患者带来福音。在他的带动下,病例讨论、手术指导、用药规范指导、业务学习等常规活动不断,科室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黔江区中医院内一科主任刘海霞感慨:“王大鹏专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全新的理念和信心。如今黔江区中医院即将全面搬迁至新院区,科室已具备挑战高难手术的实力,为心血管患者筑牢了健康防线。黔江医疗迎来了全新高度,鲁渝情谊在救死扶伤中熠熠生辉。”
这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协作,正以匠心为笔、技术为墨,绘就黔江心血管医疗的新篇章,让健康福祉惠及更多民众。
(记者 黄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