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物语】我的三哥

◆李中炳   李中会

三哥和三嫂去参加驴行,在布满荆棘的地方爬坡上坎,和年轻的驴友一起挑战山的陡峭、路的险峻。他们步伐稳健、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毫不逊色于同行的年轻人。我欣赏着他们发在家族微信群里的视频和照片,既惊讶又钦佩,同时还暗暗感到后怕。

再两年就80岁的三哥三嫂,还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赶忙劝说道“你们都奔8了,以后再也不要去参加这么危险的活动了。”三哥说:“我经常忘记自己的年龄了,谢谢小妹的提醒”。

忘掉年龄?或许身体健康才会忘掉,心态年轻才会忘掉,日子舒心才会忘掉。其实,我的三哥历经生活的磨难,能活得这么健康、潇洒、快乐?是因为他心中藏着许多从痛苦磨难中提炼出的精神珍宝,积淀了许多人生的智慧。

岁月漫长 心存热爱

我们是多姊妹家庭,我上有5个哥哥,2个姐姐,三哥排行老三。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十天半月饭桌上见不到一点荤菜。为了能让大哥顺利完成学业,让全家人生活宽裕一点,三哥十四岁就被父母送到粮食加工厂当学徒工挣钱了,每月的工资他都一分不少地交给父母。

“凡事心存热爱,好比在心里种下了花,内心就不会荒芜”。这是三哥抄在读书笔记上的一句话。他很喜欢读书,每得到一本书,都读得如痴如醉。书里的文字带给他心灵的感动、温暖和智慧的启迪。

三哥还喜欢唱歌、拉二胡。夜晚,他房间里时不时会飘荡出悠扬悦耳的二胡曲,什么《梁祝》《赛马》《二泉映月》等,那跳跃的音符,如时光与心灵的对白,诉说着他内心深处五彩的梦,低吟着现实生活无奈的苦。

三哥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家里的小鱼缸,他负责换水、投饲料;天井里摆放的花坛,他修枝剪叶、精心打理。过节了,他会剪春花贴在窗棂上。

真情付出 只为那份疼惜

记得我读小学时,二十几岁的三哥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给我们做早饭了,他疼惜父母,总赶在母亲起床前起来。下班后还要去捡炭灰(烧过的炭,可以二次利用)。我读初中以后,三哥和其他哥姐轮流骑着自行车到五公里外的镇中接我回家。后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但因个子矮小,车子坐垫高了点,三哥硬是花了大半天工夫将坐垫改装成了合适的高度。

有一次,二姐(排行老七)参加野营活动,脚底踩进了一颗钉子,鲜血直流。三哥第一时间骑车赶到出事地点,极速将二姐送到医院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没让二姐因为这次意外留下后患。多姊妹的家庭烦心事也多,但我从不见三哥抱怨过,疲惫过,他的脸上永远洋溢着乐观的笑颜。

关于三哥,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从我记事起,听了不下十遍,每次父亲讲起时,都会热泪盈眶。

那年,十九岁的三哥和厂里员工一行五人送粮食下乡,车子在一个陡坡处打滑坠入悬崖,万幸的是一棵粗壮的大树挡住了三哥和另一个同伴,让他俩得以生还。其他三人不幸遇难。惊恐万状的三哥从树上跳下来,没管身上被树杈划破的伤口,也没管衣衫不整鞋丢了一只,赤着脚向家的方向一路狂奔。他知道车辆翻下悬崖这个爆炸性消息会很快传开,他担心亲人们会受惊吓,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向父母报个平安。他跑了十几里路,汗水湿透了衣襟,腿上的伤口流着血,到家时已经精疲力竭。

那是没有手机和电话的年代,为了传递给亲人“我还活着”,三哥使出了他平生最大的力气完成这次狂奔。而他经过的路面,留下了一串串血迹……

三哥在命悬一线时,为什么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给父母报平安?或许,这就是那份珍贵的来自他骨子里的对父母的疼惜之情和孝顺之心吧。

教育儿子练就一双“隐形的翅膀”

三哥长得很帅,但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迟迟没能解决个人问题,三十岁左右才和三嫂结婚。婚后,他们有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叫李科。三哥说,三嫂是他这一生的贵人,给了他很多人生的点拨,也给他带来了福气。三嫂当过知青、当过代课老师,是供销社的一名职工,也是一个很睿智的人。

那些年,我们全家十来口人挤在一套平房里。虽然有几个小房间,但一点也不隔音。就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三哥的儿子李科却考上了研究生。

由于生活窘迫,三哥近四十岁时辞掉了工作二十多年的粮食加工厂工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下海经商。他先后做过腌卤、卖过五金,但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三哥做腌卤生意时儿子李科正读小学。腌卤摊边的小场景,我一直印象深刻。这边在背“七八五十六,九九八十一,”那边在称二斤三两,三斤六两。这边在吆喝买卖,那边在做作业。三嫂也从不迁就孩子,她常说“慈母多败儿”。有次我对三嫂说,李科的学习环境太差了,干脆给他想个法子,谁知三嫂说,“不管他,让他学会抗干扰”。

有一次,三嫂叫我去帮李科开家长会。开会前老师发了数学卷子,说“这次全班数学测验成绩很不理想,只有三个同学上了90分,其中一个同学得了99分,是全班58名同学中的最高分。”我一看,李科卷子上就是99分。哇!这小子真厉害!家长会完了,我留下来和老师交流。老师告诉我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老师说到这,反问了我一句,“你知道你家侄儿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吗?”我想了想,摇摇头。她说,这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得特别好,随时都能“闹中取静”,好多学生都做不到。

我发现,三哥常常在一些细节上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引导。一件小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我还是记忆犹新。李科六七岁时,正在做针线活的母亲叫他拿把剪刀过去,李科蹦蹦跳跳地拿了过去。这时,三哥在一旁教育说:“你拿剪刀为什么要将剪刀头朝上,万一摔倒了怎么办?剪刀很容易伤到你啊。”我当时不以为意地插了一句,不就拿一把小剪刀呗,还这么小心?三哥对我说,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治未病”。

一个夜晚,我听见三哥在给儿子讲故事:“一只停在树上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着,树枝一闪一闪地随时都有折断的可能,但鸟儿一点也不害怕树枝折断。”三哥问李科,“为什么鸟儿不怕树枝折断?”李科若有所思地回答道“因为鸟儿相信自己的翅膀,不相信树枝”。是的,这个在腌卤摊边成长起来的孩子无形中也练就了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能带他飞,越过所有的艰难险阻,飞向远方、飞向成功。

高瞻远瞩成就孩子美好人生

1998年,在大学还没扩招的时候,李科以高分考入华西医科大学。虽然家庭经济拮据,但三哥没有放弃儿子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拿出准备补交养老保险的存款,让儿子完成了西南医大硕士研究生学业。

李科毕业后顺利进入成都某三甲医院工作,曾先后到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深造过,到美国加州医院交流学习过,也去汶川地震灾区服务过,到武汉方舱医院抢救过新冠肺炎病人。在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担任有职务。现在,他已是当地医学界一位小有名气的呼吸病双语门诊副主任医师。

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了优秀的孩子,高瞻远瞩的眼光让孩子收获了美好的人生。如今李科婚姻美满,儿女双全,家庭幸福。三哥也拥有了一个夫妻相依相伴、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我想,这也许就是上天给予三哥——这个有情有义有爱心有担当男儿的最好馈赠吧。


编辑: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