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刻苦努力,从偏僻的山乡考进大学,因表现优秀在大学入党。大学毕业后进入高中教学,她以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学子前行的路。她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党员、优秀教师,宛如那耀眼的星辰,在三尺讲台上熠熠生辉,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用15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她就是重庆市酉阳二中教师邓婕。近日,记者采访了她。
来自山村立志教育
15年前,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邓婕踏上了教育这方神圣的土地。初为人师的她,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憧憬,立志要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扛在肩头。
与同事交流心得
2010年,从长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的邓婕,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踏上了酉阳县第三中学的讲台,开启了她的教育生涯。2012年,她进入酉阳二中,自此便在这里深耕细作,不断成长。2017年起,她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还肩负着语文学科组长的重任。
邓婕的教育成果斐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2017届学生陈卓考入清华大学,2024届学生杨鹏程考入北京大学,2024届学生唐晓峰考取空军飞行员并取得了清华大学的学位资格,2016届学生李红军成为酉阳首个空军飞行员,2020届学生陈芬芳、24届学生冉渝杰、程子晰等三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蒋云鹏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考入C9院校、985学校的学生达到数十人。这些骄人的成绩背后,是邓婕与同伴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发挥潜力探索创新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邓婕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尤其对小组合作课堂深有研究。在学校大力倡导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下,她大胆尝试,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
课外与学生交流
从2020届20班、27班开始,她便按照小组模式进行分组,不仅在班级结构上进行了合理调整,还建立健全了小组合作激励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增进了友谊,建立了互助学习模式,学会了分享学习心得,构建了多元思维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增强了他们的思维力、组织力和思辨力。
最终,两个班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相当优异,118分以上的有36人,120分以上的有15人,其中陈长誉同学更是一举拿下136分的最高分,创造了二中有史以来的语文最好成绩。
除了在教学上的突出表现,邓婕在教研方面成果丰硕。她主研的市级精品课程《生物多样性探索与实践探索》已成功结题;主研的市级重点课题《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正在有序推进;参研的市级重点课题《重庆地方高校对乡村振兴知识溢出的实践逻辑研究》已顺利结题;主研的县级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研究》已经圆满完成,主持的县级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校本化探索与实践研究》也在持续研究中。这些教研成果不仅体现了她扎实的专业素养,更为她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爱学子视如弟妹
作为一名班主任,邓婕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况。在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她就被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深深感动。
2017年8月20日,那天是开学报到的日子。邓婕正忙着给新生交代各项事宜,一个年迈的老人颤抖的手拿着户口本来到她面前,用近乎祈求的目光说道:“老师,我没有钱交学费,能不能让我的孙子就在你这里读读书?”
原来,报到的学生是老人的外孙,孩子的父母在前不久因煤气中毒双双身亡,留下两个少不经事的孩子给无依无靠的老人。邓婕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学校领导说明情况,为该生免除了一切费用,并辅助解决了一部分生活费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不断给予该生关心和帮助,鼓励他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一个不错的本科院校。
有一位陈姓学生,性格孤僻,不善言辞。邓婕在多次交流中得知,孩子自小便是孤儿,由80岁高龄的奶奶抚养,家里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姑姑,祖孙三人仅靠奶奶微薄的养老金生活。
2018年3月15日,邓婕与年级老师驾车准备前往该生的老家家访,却在途中发生了车祸,家访不得不搁浅。回到学校后,她通过电话联系了老奶奶,详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在她的努力下,帮助学生申请了杉树生计划,成功解决了费用问题。
此后,邓婕经常找该生聊天、谈心,鼓励他走上讲台和同学们分享快乐、结交朋友。看着学生一天天变得活泼开朗,邓婕感到无比欣慰。
邓婕2024届的一名孔姓学生,看似活泼开朗,实则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下面有三个妹妹和一个襁褓中的弟弟,母亲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负担全压在父亲一人身上。
初中成绩较好的她,承载着家长的诸多期望,但高中学习难度加大后,她不仅没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反而每次回家都面临着谩骂和责备。在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下,她变得郁郁寡欢,甚至被诊断出轻度抑郁,并递交了退学申请。
邓婕发现后,给予了她更多的关心和理解,耐心倾听她的哭诉,帮助她缓解压力,鼓励她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在邓婕的悉心关怀下,这位学生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找回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针对她的情况,邓婕给她拟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和目标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在最难熬的高三,她们达成了每天一微笑,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汇报的协议,直至高考结束。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重庆师范大学。
事业为重难顾小家
十五载的教育生涯,邓婕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人才。她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一片丹心铸就了伟大的师魂。她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好姐姐,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更是酉阳二中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邓婕说,一些教育案例的成功是促使她一路前行的动力,也是她至今依然坚守在班主任工作岗位的力量源泉。其实,在成绩背后,邓婕也有一些无奈和辛酸。
在她小儿子刚满三岁时,她便开始担任班主任兼学科组长一职,这一干便是八年。女儿从一年级到八年级,她很少有机会陪伴她吃晚餐、讲睡前故事,也很少给她开家长会。
“我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得益于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也得益于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我的丈夫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党员,我的公公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邓婕说,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在以极大的力量鼓舞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在15年的教育工作中,邓婕先后被县委、县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党员,被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工委评为优秀班主任,被县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多次被县教委和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记者 文梅 李诗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