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浩 通讯员 张雨楠)近日,笔者在彭水自治县绍庆街道白云南城停车场看到,车辆都整齐地停在规划好的车位上。“现在有了车位,停车方便多了。”白云社区居民李云连连感叹。
白云南城停车场周边多为单体自建楼栋,建设时间较早,无配套设施,久而久之,原“沟沟中学”的闲置坝子逐渐转为停车场地和杂物堆放场所。因车多位少、场地内部管理混乱、车辆进出困难等问题,居民之间矛盾频发。
该县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该问题后,联合绍庆街道白云社区,在原“沟沟中学”的闲置坝子推行“共建+共商+共管”的停车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和完善社区停车公约、科学划分停车位、加强早晚高峰停车引导、实施错时共享停车、停车收益共享等方式,破解老旧居民住宅区停车难题,形成“居民维护、专人管理、社区监督”多方共治共管的新局面。
新城人民广场旁无人管理的闲置土地被建成临时露天停车场;县坝街老县医院闲置用地在拆除原有废弃建筑后,也被用于建设小微停车场……老旧小区、闲置用地从停车“一位难求”到“有位有序”,这是我县积极探索开展社区自治停车场管理的缩影。
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民生实事系列工作,按照“便民利民、因地制宜、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立足城区实际,充分挖掘城区停车潜力,利用闲置用地和城市边角地开展公共停车场和小微停车场建设工作,建设了一批规模小、投资小、就近便民的小微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
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停车难问题,彭水县不断积极探索试点错时共享停车等措施,县政府动员有条件的机关单位,把停车位拿出来,通过在线监测和管理“错时共享”,让空闲的车位充分运转起来,更好地解决广大市民的“停车难”问题。同时,对老小区、老校区、老医院、老商圈等场所,有效利用桥下空间、城市边角地、院坝空地等区域,积极盘活城市闲置土地,深挖潜在剩余空间和可改造资源建成公共停车场。
同时,彭水县按照“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让民生实事助推基层治理”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停车场的场地优化、设备完善、人员配置等,确保停车有位、管理有方、泊车有序,以良好畅通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把解决“四老”区域停车难和城市边角地块、储备闲置土地管护难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网络问政平台、社区院坝会、走访调研、年度停车基础设施普查等方式,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储备土地、桥下空间等零星地块,把公共停车场建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彭水县建成城区公共停车场5个,投用公共停车泊位1292个,并鼓励基层纳入自治、实施错时共享,极大缓解了‘四老’区域的停车难题,惠及市民群众约4.8万人。”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县住房城乡建委将不断完善打造公共停车“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