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镇桥梁村 村风文明人文美 边区古村焕新韵

12月18日,天刚蒙蒙亮,村医王安华早早地出了门,前往咸丰县大路坝村看护病人;中午时分,村民王兴美刚回到古枫寨家中,便接到村委打来的电话,宣传最新的政策;下午,汪升碧与几个村民一道,为游客表演起土家特色民间艺术“彩龙船”……这是黔江区小南海镇桥梁村普通的一天。

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群:古枫寨

桥梁村位于黔江北部,与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接壤,拥有黔江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吊脚楼群——古枫寨,以及传承不辍的土家民俗风情,荣获中国传统村落、精神文明先进村、全国文明村镇等多项称号。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美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桥梁村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边区融合治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谱写了边区古村传文化、强内涵、厚底蕴的生动篇章。

以文化人 传土家文脉悠悠

漫步在古枫寨,犹如穿越着一条时空隧道,古与今、旧与新的碰撞呼之欲出。走过风雨桥、穿过枫香林,干净整洁的村居、蜿蜒绵长的青石古道,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群映入眼帘,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间,流淌着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座跨越了300多年风雨的村寨依然古韵如初。

多年来,该村深入推进古枫寨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在保留传统土家民居特色风貌的同时,按照“八改”(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院、改圈、改房、改灶)、“六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要求抓好村容整治,修缮保护好传统土家民居,让传统村寨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表演非遗“彩龙船”   首席记者杨敏摄

传统村落保护不止要留住“形”,更要守住“魂”。在推动古枫寨传承发展、活化利用过程中,该村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为村落和自然环境注入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涵,打锣子、薅草锣鼓、年宵舞、花灯、踩龙船等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以及哭嫁出嫁、打糍粑、杀年猪等土家习俗得到了完整保留。原地址、原住民、原文化、原生态的土家特色,让传统土家民俗风情在传承发展中历久弥新,迸发活力。

“我们小时候,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所知不多,长大了,经历了古枫寨的保护、发展,我对土家族的历史、人文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热爱。”村民胡玉平表示,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村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村里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

“现在,古枫寨已经成为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持续围绕土家文化做文章,传承好、保护好土家文化记忆。”该村党支部书记田维群说。

共建共治 促边区文明交融

“这个基地今天忙完差不多了,明天一路去大路坝那边基地撒。”

“要得,刚好有伴。”

近段时间是茶园冬管期,在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工委及小南海镇桥梁村的茶叶基地里,两地村民不分彼此,进行茶园冬季管理。桥梁村村民王兴美和大路坝村村民汪文玉相约务工,结下深厚情谊。

土家特色的风雨廊桥连通桥梁村和大路坝村

小南海镇桥梁村与咸丰县毗邻,被咸丰县大路坝工委及各村环绕,两地山水相连、地缘相接、人文相通、经济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衣带水的边区群众世代友好、团结共进。

近年来,两地党委、政府深化协作,探索走出边区融合发展与治理的路子,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建立跨省乡镇行政区域的党建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基层组织共建、区域协同共治、基础设施共筑、富民产业共兴、民族文化共荣、治理成果共享“六共”机制,推动两地管理民主共协商、整合优势资源共利用,推动乡风文明共进步,努力实现边区群众共和谐,齐心奏响新时代和谐乐章。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文明交融,两地还共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共同组建了民间文艺宣传队,组织开展“渝鄂湘边区民间舞蹈大赛”“渝鄂边区山(民)歌大赛”“渝鄂边区协作共筑文明乡风联合春晚”等文化联谊活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融入彩龙船、土家山歌等特色民俗节目中,有效促进双边群众互相交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边界有界,情感无界。我们将深化协作,在双向奔赴中推动两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小南海镇党委书记黄桂荣说。

移风易俗 倡时代文明新风

“我们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团结有序、民风淳朴,多年来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刑事犯罪发生,婚丧嫁娶各项事宜也在尊重民族风俗的基础上,该简化的简化,该规范的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说起桥梁村社风民风,田维群无比骄傲。

宣传移风易俗进村居

近年来,桥梁村制定了《桥梁村村规民约》,将村民事务管理、社会治安工作、村风民俗约束等都囊括入内,并制定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为了充分发挥“关键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该村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孝善儿女、清洁农户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用乡贤、五老等身边榜样力量,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同时,深化“家风润万家”、未成年人“三结合”孝善立德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在全村形成比学赶超的文明新风。

除此之外,村里还组建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集中开展文化传承、文明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让时代新风浸润古树、古院落、古村寨,让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自从村里面有了村规民约,以前的一些不好现象逐渐被新的文明风气所取代,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社会风气等各方面都越来越好了,作为村里的一分子,看到这些变化,我们由衷的高兴。”今年70多岁的汪昇林开心地说。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至乡村肌理、深入文化脉络,让传统村落焕发时代新韵,“文明”俨然成为桥梁村的内在气质,也越来越成为世世代代生长于此的土家儿女的幸福密码。

(记者 蔡肖霞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