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乌镇峰会”引发的思考与启迪

11月10日,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简称乌镇峰会)落下帷幕,属于乌镇的故事仍在继续。

让乌镇从一个充满江南风情的小镇,成长为全世界瞩目的“互联网地标”,乌镇峰会犹如一扇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时光之窗。

推开这扇窗,不仅可以窥探乌镇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还能带给千里之外的重庆启迪和思考。

以峰会“先手棋”盘活“数字生态”大棋局

让这个水乡古镇站上风口,蝶变为“世界级小镇”的关键,在于“乌镇峰会”放大红利,发挥溢出效应,为乌镇不断植入“数字基因”。

10月31日,在距离桐乡乌镇仅20分钟车程的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实验室里,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建库系统正在高效地进行样本分析。而要完成这场“细胞大作战”,全靠100米之外的浙江省(长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乌镇之光”的超级算力。

在乌镇峰会的浪潮下,华友钴业、新凤鸣、桐昆集团等嘉兴本地诸多企业纷纷依靠“乌镇之光”将超级算力转化为生产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乌镇镇数字经济制造业完成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73.6%。

更为关键的是,乌镇峰会带来的人流、商流、信息流彻底扭转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将原来“三丝一纺”(桑蚕丝、化纤丝、玻纤丝和纺织服装)的主导产业转变为以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和工业互联网等“三智一网”为主导产业。据统计,10年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时,乌镇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仅12家,如今已逾千家。

乌镇峰会不仅激活“数字经济”的一池春水,还以科技力量点亮“数字生活”。在乌镇5G网络全覆盖,智慧停车、无人驾驶、共享出行、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改变了小镇人们的日常,充实江南生活的“里子”。

同时,乌镇政务服务用数字化手段变“多窗办”为“一窗办”,变“企业跑”为“数据跑”,项目审批时间从60天缩短到5天以内,新落地产业项目实现“四证联发”。

“不难看出,乌镇筹谋‘国际互联网小镇’大棋局思路清晰,可以说是‘一子落全盘活’。”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认为,其中这关键的“一子”就是乌镇峰会,是乌镇追赶数字浪潮的“先手棋”,但“乌镇峰会”并不是“单打独斗”,以乌镇峰会为引领,乌镇试图重塑整个小镇的数字生态。

“这非常值得重庆学习,无论是互联网产业还是数字经济的培育,具有吸附力的生态至关重要。”彭劲松建议,在推动数字重庆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释放虹吸效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数字产业链深耕细作,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政务、商务和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持续完善数字生态,让“数字基因”浸润山城的每一个角落。

承接“峰会”溢出效应掘金“会展经济”

“来乌镇、来桐乡开会,基础奖励补助最高120万元!”最近,桐乡在发力会展经济上再出大动作。

事实上,自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来,乌镇会展经济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纷纷承接国家级、国际级高峰论坛。今年以来,以乌镇为核心,桐乡已举办镇健康大会、乌镇国际教育机器人节暨ENJOY AI 2023赛季全球总决赛、乌镇世界建筑博览会等各类大型会展活动379场,参与人次近9万,会展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09%。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为了承接“乌镇峰会”的溢出效应掘金“会展经济”,乌镇可谓是把功夫下到了家。比如,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乌镇“藏”着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云舟宾客中心、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等高标准的会议场所。

目前,乌镇已基本实现5G网络镇区全覆盖,在乌镇峰会期间,即便是成百上千人同在一个会场,WIFI、5G信号都很流畅,传高清视频和图片也毫无压力。

智慧停车、电子票证、二维码点餐、人脸识别系统、扫码一键叫船叫车等支撑会展产业的智能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在乌镇也一应俱全。

甚至,为了解决住宿问题,在乌镇景区一段段充满历史感的围墙背后,还藏着数量庞大的现代化酒店,“刷脸”入住、智能布草等智慧应用屡见不鲜。

“以‘乌镇峰会’为出发点,乌镇的会展经济之路正越走越宽,对重庆‘会展经济’是个很有启发意义的样本。”彭劲松说。

一方面,重庆要着力依托智博会、西洽会等资源,不断打造具有重庆标识和世界影响力会展活动,让其成为提升城市营销竞争力、高效汇聚世界资源、增强对话沟通,甚至强化招商引资的平台。

另一方面,重庆要把打造会展经济的功夫下到细处,提高举办会展活动的水平和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公共环境,推进智慧设施应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感受到重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高度”。

借势“峰会”现象塑造文化IP

漫步乌镇,踏过青石板路,坐上摇橹船,在小桥流水之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互联网人畅聊数字世界。

众所周知,小桥流水是江南小镇的共性,文化塑造了不同古镇的气质。而拥有7000年文明和1300年建镇历史的水乡乌镇坐拥昭明书院、茅盾故居、木心美术馆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曾是古镇中的顶流。

但在数字浪潮呼啸而至的今天,传统文化如何获得年轻人的喜爱,古镇文化如何在当代复苏?乌镇选择了触“网”蝶变,千年水乡的古典面孔激荡出数字文明激的万千气象。

自2014年与互联网“结缘”起,此后一年又一年,乌镇峰会在水乡尽情“生长”,传统文化、互联网文化在此有机相融。

乘着乌镇峰会的东风,乌镇“互联网文化”的大IP越做越大,数字技术渗透到小镇的每一寸肌理,传统旅游风景区成为世界互联网绕不开的“文化新地标”。

比如,随着3D全息投影技术的普及,以及5G迎来商用时代,乌镇可通过AR、VR、5G技术重新复原古代运河埠头的昔日场景以及水乡乌镇的历史文化风情,让固态的、可见的或不可见的文化遗产鲜活再现,提高乌镇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极大丰富游客的审美体验。

“文化IP是一个城市最终的竞争力。如何通过互联网活化传统文化,不仅是乌镇的命题,也是重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之问,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题中之义。”彭劲松说。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彭劲松建议,在数字风云跌宕的今天,重庆也应把握数字重庆建设的契机,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文化IP,让数字文明与巴渝文化碰撞融合,让山城处处上演新旧交织、快慢交融的对话,推动巴渝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历史性演化,助力重庆加“数”前进。


编辑:罗淞琳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