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边区治理 探索建立“六共”机制

重庆黔江小南海镇 湖北咸丰大路坝区

党建引领边区治理 探索建立“六共”机制

绘就渝鄂边区融合发展新画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两地群众

“这是一场真正的‘享’安之旅,心安,身也安。”近日,来自贵州贵阳的李波携家人游览了渝鄂边区重镇——“深山明珠”小南海,这里秀美绝伦的风光、憨厚淳朴的民风、安定和谐的环境让他流连忘返。

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与湖北省咸丰县大路坝区集镇一河之隔、又一桥相连,两地“犬牙交错”,在基层治理、基础建设、乡村振兴过程中既画出了“同心圆”,也产生了“肠梗阻”。近年来,小南海镇党委和大路坝区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建立跨省乡镇行政区域的党建协同发展模式,建立基层组织共建、区域协同共治、基础设施共筑、富民产业共兴、民族文化共荣、治理成果共享“六共”机制,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以边区融合治理推动“惠民有感”落到实处,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两地群众笑脸上。

基层组织“共建”

打造联合联动“主阵地”

大路坝是两地群众的共同赶集地。10月27日,恰逢赶集日,大路坝小南海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办公室内人声沸腾,两地集中办公人员正调解一起边区土地纠纷问题……办公室楼顶印有“深化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 开创鄂渝边区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字样的logo标识却格外显眼。

两地联合巡逻

据大路坝区工委书记甘露介绍,为推动边区融合治理有“阵地”,去年10月,两地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经过多次协商并召开联席会议达成共识,联合成立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疫情防控办公室、社会治理办公室等,并将大路坝区财政所搬离,腾空的房屋用于两地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协商开展工作,实现融合治理实体化运行。

小南海镇支持大路坝洪灾过后重建工作

小南海镇党委与大路坝区工委发挥“龙头牵引”作用,制定印发《小南海镇、大路坝区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机制》,明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年联合开展2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做到双边事项共同协商、文件共同签发、问题共同研究处理。今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5次、专题会议9次。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最末端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社区)党组织体系,将两个集镇和行政区域相邻的4个村(社区)划分为6个大网格、20个小网格,推动治理力量延伸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

大路坝小南海共同商榷河道治理方案

区域协同“共治”

打造有效治理“同心圆”

今年以来,小南海镇、大路坝区通过“人大代表在行动”“院坝协商”“渝事好商量”等方式,促进民意收集和解难纾困融通结合,把连接大路坝、小南海集镇的友谊路打造为“边区共管街”,目前已基本完成共管街人居环境改造提升。

据小南海镇党委书记黄桂荣介绍,共管街沿线是典型的“插花地”,犬牙交错、错综复杂,同时也是两地群众赶集的集中区域。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前,沿线人车混流、电缆电线无序,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大。

于是,两地共同筹资完成了老街改造和道路整治,建成一条2公里长的“边区共管街”,通过疏通堵点、改造难点,彻底解决了脏、乱、差、堵等问题,群众的“微痛点”得到及时纾解,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得到提升。

大路坝小南海群众共包饺子庆元宵

为共同维护边区和谐稳定,推进实现区域协同“共治”,两地选派了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专题研讨12次,为全方位推进区域协同治理定调子。同时,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综治网格,建立起“镇、村、组、户”四级防范体系,在接壤地段设立共管区域,建立7—10人的治安联防队常态化开展联合巡逻执法,协作范围从矛盾纠纷化解的单一事项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基础设施“共筑”

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地”

“以前没修公路大桥和云家湾人行桥,我们过河种地走‘滚水坝’,十分危险。现在桥修好了,农用车都直接开进地里,十分方便。”时下正值油菜移栽时节,大路坝区茅坪村村民何光阳,开着三轮车来到小南镇桥梁村古枫寨地里移栽油菜,他乐呵呵地说道。

何光阳口中的公路大桥和人行桥地处大沙坝(小地名),位于小南海镇桥梁村古枫寨、大路坝区大路坝村云家湾汹水溪与中坝河汇流处。近年来,桥梁村古枫寨、大路坝村云家湾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因行政区划等问题公路桥一直未建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桥梁村、大路坝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打通“肠梗阻”,2021年以来,两地分别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联通公路桥1座、人行桥1座,共建河堤1200米,实现了乡村旅游环线的互联互通。

茶叶基地

为实现基础设施“共筑”,两地坚持以便民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度跃升,按照“就近就便、统筹调配”原则定期会商研判,项目一体规划、项目联动争取、项目协调推进。定期召开项目对接会,对双方资源优势、发展态势、当前形势进行统筹调度,促进水互饮、电互通、路共享、气共用,确保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共建成人行桥1座、公路桥2座,修复河堤1200米,铺设天然气管道1000米,规范整治电力线路5公里,极大改善沿线3000余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富民产业“共兴”

打造美丽乡村“朋友圈”

“群众亲如一家,两地深度相融。”是小南海镇、大路坝区的真实写照,同时,两地富民产业共兴,也不断惠及两地村民。

大路坝区大路坝村大力发展白茶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让毗邻的小南海镇桥梁村嗅到了“商机”,便向大路坝村“取经”,大路坝村则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种茶技术,还牵线搭桥联系了白茶种苗。据桥梁村负责人田维群介绍,目前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土地发展200亩白茶,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

油菜基地

大路坝、小南海素有“油菜花海”的美誉,目前两地正以“万亩油菜花海”基地为依托,联合发展油菜、白茶等特色产业,打造鄂渝边区知名茶叶品牌,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融合,全面促进两地群众增收。

截至目前,两地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山、水、文”生态、旅游、文化等优势,共同完成桥梁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联动开发小南海镇桥梁村古枫寨、小朝门及大路坝区二仙岩、云家湾乡等特色旅游景点,持续推进小南海镇桥梁村古枫寨—大路坝区大路坝村云家湾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巩固发展茶叶9100余亩,新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10家,共同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带、产业发展新品牌,加快构建起特色鲜明、合作紧密的边区产业体系。

民族文化“共荣”

打造融合发展“示范点”

今年3月,渝鄂边区首届油菜花节在大路坝举行,来自渝鄂湘黔四省边区的10万游客游梦幻花海,享地道美食,逛田园集市,共促边区协作发展。

小南海镇、大路坝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奇特而富有变化的自然风光,淳朴而又悠远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四方游人慕名前来。两地通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实现一地多收、产业增效。

同时,两地以努力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进一步探索边区各族人民群众和谐共融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不断深化和激发两地各族群众在情感、文化和民族上的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为推进民族文化“共荣”,两地把办好一年一度的“乡村旅游推介会”、渝鄂边区融合发展文艺汇演等特色民俗活动作为“规定动作”,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浓郁、规模效应明显的渝鄂边区民族文化名片。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举办“边区融合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干群联欢闹元宵活动、渝鄂首届油菜花节以及“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等活动。

治理成果“共享”

打造和谐共生“集聚区”

“两地同在屋檐下,过去有矛盾也有融洽;现在通过两地党委政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边区更加和谐、邻里更加和睦了。”家住共管街的商户姜海燕说。

在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办公室统筹下,两地研究制定《边区纠纷联调工作制度》《边区“平安建设”协作机制》《边区值班制度》,共同编制《边区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涉及两地群众的重大事项,通过建立群众参与、建言献策、共商发展机制,推动发展难点协同攻关、共同破冰。坚持纠纷共调,小南海镇涉边村(社区)与大路坝区行政村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原则,开展边区矛盾纠纷协调协治,房屋建设、征地补偿等一批疑难纠纷实现“事心双解”。

据介绍,2021年以来,小南海镇、大路坝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由双边群众共享,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治理水平,联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件,有力维护了区域和谐稳定,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山水相依,人文相近;大小相牵,坝海相融。自创新推行党建引领边区融合治理机制以来,小南海镇党委、大路坝区工委同心同力、奋力前行,探索出一条渝鄂边区共建共治共筑共兴共荣共享的新路,两地党政关系不断融洽,合作基础不断夯实、合作范畴不断扩大,合作影响力不断释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必将绘就渝鄂边区融合发展新画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两地群众。  

(记者 王巧西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