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带头养蚕 编织致富新“丝”路

本报讯(记者 田丹 实习生 张萧萧 文/图)“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近日,艳阳高照,记者驱车沿着阿蓬江支流太极河行驶,来到位于黔江区太极镇太河村一河两岸的蚕桑产业园,只见桑叶园里数十位村民正忙着采摘桑叶,现场一片火热朝天的景象。

庹清海和妻子一起喂蚕

这附近桑园都是太河村党支部书记庹清海家的,他家是当地养蚕大户。这些年,他不仅先后流转土地130余亩种植桑树,发展蚕桑产业,还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向周边有意愿种养蚕桑的农户提供支持。目前,全村已有60余户村民种植桑树15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超过4万元。当日,随行的太极镇政府工作人员郑宏指着河岸边的桑园告诉记者。

流转撂荒桑园

“我们村以前一直有养蚕的传统,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很多外出务工,村里的劳动力年纪大,有些桑园长期没人打理,杂草丛生。”庹清海告诉记者,“看到这些撂荒桑园我觉得很是心痛,刚好养蚕是我的强项,就想着把这些废弃桑园承包下来,逐步把蚕桑产业发展壮大。”

庹清海的想法得到了妻子韦菊芳的大力支持,夫妻俩先后流转了村里的130余亩土地进行蚕桑栽种。如今走在太河村的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桑叶青翠欲滴,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比巴掌还大,桑田之间的小道错落有致,也无杂草,管理十分到位,和几年前记者看到的荒芜景象千差万别。

“我们村很多村民长年在外务工,把土地租给庹书记,不仅能有土地租金,过年回来还可以在他的桑园基地务工。这样土地也没有荒芜,我们大家也多了一份不菲的收入。”村民赵绪秋高兴地告诉记者。

科学养蚕致富

如今,庹清海的桑园渐成规模,今年第一季,他家的蚕茧收入在1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这几年,庹清海还陆续扩大了养殖规模,今年共养蚕170余张。

“一般一张蚕茧的产量在75斤左右,我家的170余张蚕茧,一年下来蚕茧收入在40万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和传统的养蚕相比我更注重科学养蚕。”庹清海说。

在养殖上,庹清海是智慧严谨的“养蚕专家”。庹清海30余年间一直勤于经营、科学喂养,对于养蚕有着丰富经验与独到见解。庹清海介绍道:“每天需喂养两次桑蚕,蚕棚每天要使用石灰消毒防病;蚕要做好提青分批、薄桑稀养,同时还要保证桑叶品质和湿度。”为提高喂养效果,庹青海还制定了激励制度,为工作出色的喂养工人发放奖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几年村里的养蚕大户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都会出现用工荒,为了不和村里的养蚕大户抢劳动力。庹清海总是凌晨三点出发,去和太极镇相邻的石家镇接工人帮忙采摘桑叶,妻子韦菊芳在家里备好早餐等他带工人回家。

对此,庹清海表示,自己是村干部,在带动村民养蚕致富的同时,还得为他们解决养蚕期间遇到的困难,我去远点的地方请工人回来,就能保证他们不缺劳动力了。

带动村民增收

庹清海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参与桑园管护、桑蚕喂养等增加收入,目前有20多名本地村民在他的蚕桑基地务工。钟朝秀是蚕桑基地的老员工,一年能够在他这里工作好几个月,平时主要给桑园除草、剪枝和喂蚕。按照日平均工资100元来算,一年下来能够挣上万元。

“除了在他这里务工,养殖户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找他帮忙,在他的建议下,我流转了村里的几十亩土地栽种蚕桑,如今每年的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村民高甫云高兴地表示,“这都多亏了庹书记,在我养蚕期间主动教授养蚕经验,全程参与并指导。他还经常找时间到我的养殖大棚检查,及时指出疏漏、提出建议。”

庹清海出色的经营能力为当地养蚕业树立了榜样,获得了广泛认可。郑宏告诉记者:“庹书记在养蚕上起到了很好带头示范作用,解决了许多蚕桑养殖业的难题,极大提高了村民参与养蚕的热情,为养蚕农户传授了宝贵经验,也促进了非蚕农户灵活就业,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的新‘丝’路。”

对此,庹清海表示,蚕桑产业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接下来太河村将采用大户带小户的模式,让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村党支部还会做好后勤服务,吸引更多有知识、有干劲、有文化的人返乡创业。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