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龙凤花烛点亮残疾人就业梦想

本报讯(记者 姚华顺)秀山“龙凤花烛”的制作工艺和造型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制作工艺融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时至今日,传统工艺的“龙凤花烛”依旧是秀山人成亲时对“爱情”的见证。因此,专事蜡烛生产加工的艺人也遍布了秀山全县各地,随便走进一个乡镇,都可以看到制作“龙凤花烛”的传统工艺。

近年来,秀山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县民委协同县文化旅游委、县残联等单位,对龙凤花烛的传承做了大量工作。秀山龙凤花烛由纯蜡制作而成,由龙、凤和花卉等图案组成,代表着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的美好祝愿,不仅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秀山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如今在秀山,正是这一非遗项目,也点亮了残疾人的就业梦想。

曹某是聋哑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于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了该校开设的龙凤花烛课程。学校龙凤花烛课程每周并不多,但一有课,他就每天跟着老师学习上蜡、熔蜡、调色等工序。到目前为止,曹某已经从事龙凤花烛制作3年了,工资从每月的1500元增加到了3500元左右。他也已经申报了非遗项目“龙凤花烛”传承人,曹某说,他想带动更多残疾人从事这个行业。

在秀山,有很多像曹某这样接触龙凤花烛制作技艺的残疾学生。据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秀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早在2015年就开设了《龙凤花烛》聋哑学生劳动技能特长训练班,2021年被确定为秀山县首批龙凤花烛非遗传承教育基地。近五年来,该校有近200人次学习了龙凤花烛制作技艺。为进一步提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技能,传承秀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花烛技艺,秀山县残联专门举办了龙凤花烛培训班,培训班由龙凤花烛非遗传承人陈建友亲自授课。同时县职业教育中心还开办专门的龙凤花烛制作技艺课程。陈建友表示,希望能够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陈建友聘请了6名残疾人到自己的工作室就业,工资每月保底2000元。

今年以来,秀山县残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0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0人次,扶持农村残疾人创业大户39户,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3个,解决残疾人就业150余人,其中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0余人、按比例就业10人、个体创业5人,并为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制定了“一对一”帮扶措施。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