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向华阳 孔伟)日前,某公司在黔江某银行办理一笔融资贷款时,通过黔江公证处提供的“视频签”服务,解决了“因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该笔融资贷款的保证人、保证反担保人均在新疆无法完成签字放款程序”的大难题。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公证处工作人员连声表示感谢。
据了解,前不久,某公司在黔江某银行申请了一笔融资贷款。但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该笔融资贷款的保证人、保证反担保人均在新疆,签字放款程序无法完成。银行工作人员曾将相关贷款资料通过邮寄方式让当事人签字,但因疫情影响,相关当事人迟迟收不到邮件。“我们又急于得到该笔资金用于经营周转,情况确实比较恼火。”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电话给黔江公证处,咨询是否有办法解决上述问题。黔江公证处相关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告知银行工作人员,可以让相关当事人通过“视频签”远程办理委托公证,并在第一时间告知相关要求和流程。
黔江公证处在做好“视频签”相关准备工作后,及时连线相关人员,顺利完成了身份核验、材料核实、告知谈话、确认签字等全部程序。仅40分钟之后,便为对方出具了相应的委托公证书。
据了解,“视频签”远程公证服务,是黔江公证处创新工作思路、助力疫情防控开展的便民服务举措。对不涉及重大财产和人身权利的公证事项实行异地办理、远程办理,不仅为身处异地的群众解决了当事人无法亲临现场的问题,还为他们节约了时间和金钱,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互联网+公证”带来的便利。今年以来,黔江公证处提供“视频签”远程公证服务21件。
“今年以来,黔江公证处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理念,深化公证‘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了五项便民措施。除了‘视频签’远程公证服务外,还包括推行‘社区公证员制度’,目前已实现对所有社区的全覆盖。群众只需关注‘重庆村(居)法律顾问’APP,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公证员沟通,免费享受在线咨询、预约办证等服务;落实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对确实难以取得的证据材料,主动外出调查收集,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推出‘公证+司法所’服务。让基层司法所成为公证服务与群众的桥梁,做到线下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推出延时服务和上门服务。实现高频公证事项‘一次办结’,对年老、生病、残疾等困难群体主动提供上门服务。”黔江公证处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黔江公证处共办理公证事项1196件,涉及标的总额3亿元。提供延时服务52件(次),上门服务61次,预约服务649次。提供“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530余次,占全部公证事项的51%。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64万元,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等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办理公证援助案件109件,减免公证费7.8万元,树立了“公证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