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水系连通 水美乡村”治水项目突出先进水文化

“水利+”促进水文旅融合  深度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 王华松 通讯员 兰丹)日前,记者从黔江区水利局获悉,自“水系连通 水美乡村”治水项目(文中简称项目)启动以来,在打造百年优质工程,对标为武陵山区乃至全国山区地带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提供“黔江经验”的基础之上,该局还始终坚持“水利+”思路,即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核心,以项目区域文旅资源为重点,通过水利+民俗风情、水利+历史文化、水利+民间传说“多轮驱动”的模式,全方位挖掘保护涉水文化,打造水景观,促进乡村旅游,多维赋能乡村振兴,博得了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土家摆手阁

“如何通过治水项目的建设,通过涉水文化的包装展示,实现项目区域内的水文旅融合,实现项目区域内关联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丰富项目功能,提升项目价值,让项目‘活’起来,从而助推文旅发展,以‘水富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是我们思考的重点。”黔江区水利局局长王燎告诉记者。

水利+民俗风情——让项目“靓”起来

据了解,在水利+民俗风情方面,项目重点挖掘沿河两岸土家族婚俗及相关内容。在近3公里的亲水步道上,将以“吃耳朵、踩户籍、送搭花礼、送放话礼、取同意、过礼、接媳妇(打发姑娘客)”为主线,将土家族传统的婚俗流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全面展示。同时,项目区还将建设“土家摆手阁”、毕兹卡喜桥、土家文化及水文化主题广场,主要以西兰卡普、土家生产生活工具及场景雕塑、土家民俗文化文图注解等方式为主,对土家民俗文化进行立体挖掘并充分结合“情人谷”既有的知晓度,为项目区域乡村旅游打造最为独特的“引爆点”。

赶路的“盐客”

“独具特色的土家民俗风情,成为了项目区域最具特色的一笔。这样就可以让游客在享受臻美的山川水景之外,还能全方位体验土家民俗风情的魅力,必将极大地赋能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该局副局长兰才进表示,黔江各族人民血脉相连、唇齿相依,有着辉煌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以西兰卡普为例,其一针一线串出的是时代的缩影,一勾一拉尽显的则是文化底蕴。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文化展示和传承,让其成为文创振兴乡村的密码。

水利+历史文化——让项目“红”起来

如何传承“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打造“臣心如水”的廉政教育基地、建设“饮水思源谢党恩”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研学育基地等,从而带动项目区域的党建游、团建游、研学游、亲子游、主题游等,同样在这次项目的重点考虑之列。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有黔江区水情教育基地和盐丹水文化广场。”兰才进告诉记者,“水情教育基地”将包括黔江水情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黔江区治水工程建设成果展示以及河长制、节水保水、治水用水宣传等内容。“盐丹水文化广场”主要以黔江沿河古盐道、巴寡妇清为核心,重点呈现黔江的“盐丹文化”。

乡愁桥

黔江虽然没有产盐的历史,但由于紧邻盐丹文化发祥地、最早被人类发现利用盐泉的彭水郁山镇,故其挑盐的历史与郁山制盐同在,自古有之。据史料记载,黔江的古盐道是川盐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两路:一路过黔江县城通往湖北,一路经酉阳通往湖南。郁山经黔江境内的沙坝镇至冯家街道这条古盐道,全程50公里左右。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倒沟河(沙坝万庆大峡谷)的一段古盐道,“盐客淌九十九道沟不湿鞋”的说法流传至今。倒沟河曾是黔江、秀山等地盐客到郁山挑盐的必经之路。特别值得一提是,黔江的“盐客调”还被列入非遗名录并被作为重要的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丹兴县,蜀时省,山出名丹。这是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中的一段记载。丹兴县,即今黔江区。丹砂,是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据黔江县志记载,黔江的采炼丹砂产业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史记·货殖列传》载: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同样有黔江有关。

“这些历史文化,都将在我们的项目区得以较为全面的呈现。”兰才进称。

土家喜桥

水利+民间传说——让项目“活”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黔江区“水系连通 水美乡村”治水项目涉及辖区内金溪镇、城西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等4个乡镇街道7个村(社区)。包括黔江河流域的洞塘河交汇口至洞塘水库管理所、洞塘河关云村委段、金桥河童家堡段,袁溪河流域的平溪沟川主庙段、蛇盘溪陈家湾段以及袁溪河干流情人谷至瓦窑堡水库库尾段。项目共建设引水隧洞3.9公里,河道岸坡整治12.2公里,治理河道18.9公里,整合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主管的项目共7个。袁溪河流域的平溪沟段,是“最为离奇的十里山谷”。因为,在这段山谷中,用“一步一山景、百步一传说”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据了解,在“最为离奇的十里山谷”中,将有鲁班沟、仙人碑、石豹子等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看似荒诞,让人匪夷所思,但其蕴藏着的凸显50万土家苗寨儿女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特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这方人民百折不挠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民间文化属性,将一方山水解读得更加富有灵性。这些民间传说经过代代相传,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完善,在项目区域也将形成积极的“文化能量”。

“击鼓谢党恩”

据了解,今年8月,国家水利部印发《关于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水利风景区在加强保护与利用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传播水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黔江区“水系连通 水美乡村”治水项目突出“水利+”的做法,无疑与之一脉相承。“如何做好治水这篇文章,从而将项目区域打造成为一个水文旅深度融合的武陵山区乃至全国山区地带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示范项目,让治水工程与区域文旅资源共融共生,从而深度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是我们当下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全新课题。”王燎表示。

该项目的“水利+”思路,必将持续完善和优化全区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全区水生态环境治理,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实现水美乡村、水富乡村的壮举,添彩水利助推农业增效、水利助推农村增美、水利助推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早日将黔江打造成为一方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黔江山居图”作出不可忽视的积极贡献。

(图片均为效果图)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