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苑】老街不老

◆张红

沙子场,位于渝鄂交界处的高山一狭长平地,因街兴而名。街是老街,场是老场,悠悠六百多年历史装点和诉说,时常勾动情思。

这里原本是五里上排之陲,渝鄂之壤犬牙交错,巴楚之民睦邻相处,这场至今仍是渝鄂相拥。至于其得名,民间传说有三:一曰重量说,选址建场,沙子场土重,比选中脱颖而出;二曰物产说,盛产李子,沙子场按土家语也可称李子场;三曰集散说,商铺林立,本地土布质优价廉,布流转销四方,多年后纱“讹”成沙。

不管何说,它的气质里都有着生活的灵魂,都藏着沉厚的文化积淀,都增加了沙子场的历史厚度,都蒙上了神秘的人文色彩,待我们去猜想、求证。

晚秋,骄阳变得温柔,金风转朔。在缕缕不绝的惬意中,独自走在约一公里的沙子场老街,一睹芳容,充实了记忆,丰富了情怀。

老街有点老,老在它的历史、它的建筑、它的物件、它的韵味。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场,在黔江算是凤毛麟角。远近闻名的沙子场四宫,即禹王宫、万寿宫、忠烈宫、文昌宫,现已难见踪迹。现可见的十余幢木房子,虽显得破破烂烂,有几栋甚至摇摇欲坠,但柱子、台梁粗大,少见的梁上雕刻,不多的窗花、福字门楣,匠心独运、技艺高超。岁月就是雕刻刀,无情侵蚀,或许多年后,眼中的这些只能在脑中翻拾。

漫步老街,最为惊讶的是,新建的砖混结构的新房面前,石础、石碓窝、石磨摆放整齐。这就是对过往的不舍,记录着家族的绵延不绝,承载着生活的艰辛和乐趣,见此,就是一串故事、一段情。你或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慨,更有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惊叹。

光溜的青石板完全被水泥地面覆盖,已体会不到步行浅浅的吟唱,或有些许失望。不过,坐在房前的老人,躺在路边的黄狗,常态生活着,尽享安闲舒适。老人讲起老街,无比自豪且热情介绍它的前世今生,眷恋之情深深打动着我。

一块发白的门槛石,让思绪飘进老街的心灵空间,走了一程又一程,顿生老街不老的深刻感悟。

在新街商户看到一副对联,“马鞍拾翠千峰拥,龙洞生风万木号”,以沙子场八景中马鞍、龙洞两景入联,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可见。老街新街并行而伸,相接相通,融合发展。老街芳踪让人遐想,新街雄姿惹人陶醉,沙子场人的追求和奋斗就是变化的秘诀,是亲必顾、是邻必护,或许这就是“舍得”的真谛。

沙子场有两口大水井,如同两只眼睛见证老街的变迁、繁华,一口供上街,一口供下街,至今仍在使用。特别是今年,酷暑难耐且缺水,喝到甘甜清冽的井水,爽口润心,“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慨叹油然而生。

站在红军转战沙子场纪念碑下,心灵得到洗礼,心潮澎湃,明白“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的道理。红色基因是我们的生命之魂、发展之根、致富之力,也是老街不老的核心和内涵,精神层面的加油站。

转战,红三军两次到沙子场,当地青年踊跃参军,革命火种在一代代地传承。情谊,在广为流传的“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一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心也甘”的红军歌谣里。开国中将顿星云,这只落单孤雁在沙子场隐蔽半年,彰显军民的鱼水情。畅通,开国少将黎东汉沙子场修电台,保障讯息畅通,确保红18师这支勇毅孤师与红六军团主力的会师。

黔江新区成立,邻鄂镇政府迁址沙子场,塞上邻鄂名不虚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稻谷香、藤茶香、金丝皇菊香、飞仙梁子酒香,伴着邻鄂劳务品牌,馨香远播。

夜幕降临,回望沙子场,零星灯光仍然撩人。老街新街如同两条龙全力打开,感受到了力量,形成的气场,使人动容、催人奋进。

老街,你的容颜也许会变,甚至会湮灭,但你的文化味、市井味、人情味永远都在。

老街不老,是你的情怀,赓续的历史文化、红色血脉,你的精气神与天同在。

万物新生,老街不老,未来可期!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