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凉水井因井而名 因井而兴

在黔江区正阳街道朝阳社区有这样一口古老的水井,当地人称凉水井。数百年来,凉水井一直滋养着当地600余居民,如今这口井成了当地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当地政府还依托这口古井打造了一个休闲娱乐广场和一条老街。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大型系列报道采访组走进凉水井老街,寻找那些关于“凉水井”的记忆。

徐建华介绍凉水井历史

因井得名

说起凉水井,朝阳社区的居民们都知道。近日,在当地居民徐建华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这口“古董”。只见古井旁边修有围栏,井口经过修缮,用石头砌了起来。从井口往下看,水质清澈。走近水井,一块写有“凉水井”三个大字的石碑,赫然映入眼里。

井边不远处的钟楼下有村民正一边聊天一边用井水冲洗新挖的花生,不时有居民摇着蒲扇加入了聊天的队伍,关于凉水井的记忆也从他们的谈话中有了轮廓。

凉水井全貌

“可以说,我祖祖辈辈都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当地居民说,这口井水质清澈,虽然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但还是有不少居民吃井水,因为它的水质不比自来水差。凉水井更是个有文化的地方,曾经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住址。

据了解,这口水井就是“凉水井”地名的由来,因为水井内的水冬暖夏凉,味道甘甜,所以当地居民就叫它“凉水井”,随着知晓它的人越来越多,“凉水井”就成为了当地的地名。

因井而兴

凉水井究竟是什么时候有的?我们并没能找到答案,徐建华表示,具体什么时候兴起的他也不太清楚。但在他很小的时候,经常听老年人讲述关于凉水井的故事。原来,凉水井最开始并没有几户人家,但因为这里是当时的交通要道,路过的人们都会在这里歇歇脚,喝上一口沁人心脾的凉水,然后继续上路,久而久之,这里成了一个人员聚集的地方。此后,一些精明的生意人在这里做起了小生意,搭建起了供人们休息及餐饮的场所,房子也逐渐多了起来。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凉水井老街。

“凉水井以前赶场特别热闹,这里还有猪市、牛市、马市等,周围的舟白渡、火草坝等大型集市都没有这些,可以想见以前这里有多热闹,赶集天从早到晚街上都是人挤人。”60多岁的李顺堂老人回忆道。

凉水井

凉水井旁边,矗立着一座寺庙,当地人称之为钟楼,相传为清同治年间修建,寺庙为全木质结构,修建工艺十分精湛。由此可见,凉水井从最开始供人们休憩及饮水的场所,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商业聚居区。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凉水井的各种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在当地人看来,正是有了这口冬暖夏凉的水井,才有了“凉水井”这块宝地。

村民用井水洗花生

兴盛之街

沿着凉水井旁边的斜坡往上走,约几十步便到了凉水井老街,从街头到街尾虽然只有短短200余米,但老街上店铺林立,理发店、小吃店、花圈店等应有尽有,当地人笑称没有这里买不到的东西。

凉水井老街

走在凉水井老街上,脚下是古朴的青石板路,清脆的脚步在老街上回响。在老街上,不少店铺中还保存着关于老街的记忆——老剃头铺、老缝纫店,让人在不经意间,一窥老街的历史。

老街的尽头是前几年刚修好的文体广场,周围商铺林立,不少居民在这里锻炼身体。随着“精品新城”理念的引领发展,凉水井的各种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形成了集商业、生态、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精品之街。

干净整洁的文体广场,铺设整齐的青石板街,古色古香的民居,繁华热闹的集市,正阳街道将依井再兴。据介绍,当地正努力依托“四城建设”,把这里打造成黔江的“瓷器口”,使“凉水井”这块宝地成为新城的一大亮点。

(记者 田丹 黄英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2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