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桑编织致富“新丝路”

王少友(右一)指导养蚕技术

当前,正值夏茧收购秋蚕饲养的关键时刻。近日,记者走进金溪镇望岭村谚凯蚕桑专业合作社,蚕桑“大户”王少友正在操纵移动式蚕台,“蚕保姆”们站在自动给桑车上为蚕苗供给桑叶,看到一排排蚕蔟上挂满洁白的蚕茧,王少友由衷地高兴。

近年来,依托这一片片小小的桑叶,王少友大力发展蚕桑养殖产业,在盘活土地资产的同时,也有效助推了村民增收,编织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丝路”。

栽桑养蚕“领头人”

王少友先后在外打过零工、干过工程,还养过猪。2017年,在外奔波打拼20年的王少友选择回乡种桑养蚕,在望岭村流转土地247亩建立蚕桑基地,成立重庆市黔江区谚凯蚕桑专业合作社,有成员6户,社员54户,其中建卡贫困户、低保户及残疾户占了近一半。

基地建成后,为了节约人力成本,王少友从广西引进黔江区首台机械化养蚕设备。这条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包含标准蚕棚、电动轨道、移动式蚕台和方格簇自动上簇机等设备,可根据蚕棚面积进行增减,只需要一个人操纵移动式蚕台,蚕农可站在自动给桑车上为蚕苗供给桑叶,能一次性养蚕20张。除了人工喂桑环节外,从一龄蚕开始直到大蚕上蔟结茧,其余工序全部由生产线自动完成。

“自动化养蚕设备与传统养蚕相比,节省了三倍以上的人力,真正实现了工厂化养蚕,大大提升了养蚕的效率,让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抓好蚕桑各个阶段的管理。”当地养蚕户对这套全自动养蚕系统十分认可。

从此,望岭村改变了传统养蚕模式。

王少友研究桑叶长势

带动村民奔小康

在王少友的带动下,村里的蚕桑产业发展壮大,收益也不断增加,这也吸引更多村民回到望岭村,共同发展种桑养蚕之路。当地村民除了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收入稳步增加。他用实际行动带动全村蚕农走出一条养蚕致富的路子。

“我组建合作社的初衷是想给周边不能出门务工的人找一个出路。”王少友告诉记者,让自己过上富裕生活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同村人一起奔小康是他的一大愿望。所以,他不仅带动了不少建卡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还大量聘请了周边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67岁的王少余几年前摔伤落下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他把自家的5亩地流转给了王少友,平时也到这里打打零工,也都是摘桑叶这样的轻活儿。如今,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这份收入为他的老年生活减轻负担、增添保障,家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都得以提高。

像王少余这样的老人,有不少都在王少友这打过工,虽然他们的劳动效率不太高,但是王少友有自己的想法。“村里的乡亲我大多从小就熟识,以前大家也很照顾我,现在我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王少友说,在发展种桑养蚕路上,他很感谢政府、区林业局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

走出绿色致富路

如今,王少友的蚕桑产业已逐步发展稳定,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推广栽桑养蚕先进技术,不定期前往蚕桑基地对别人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养蚕技术培训,解答村民技术疑难问题。

“我会继续沿着乡村振兴的路子向前走,继续我的种桑养蚕之路。”王少友说,近年的蚕茧收购行情稳定,村民种桑养蚕热情高涨,对养蚕更加有了信心,今后他将陆续发展好蚕桑事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栽桑养蚕之路。

下一步,王少友将带领合作社成员立足本地区域内的蚕桑资源优势,坚持以群众增收为宗旨,以创新科技养蚕为动力,以绿色有机产品生产为方向,推进桑枝食用菌加工、桑园种植青菜头、小白菜等特色产业,争创更高附加值。

(记者 王巧西 实习生 易秋维 文/图 )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