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天生福地武陵仙山曾经朝山问道圣地 如今休闲度假乐园

武陵仙山位于黔江区石会镇,距黔江城区26公里。武陵仙山的宗教始自汉唐,盛于明清,清代曾与贵州梵净山、四川峨眉山齐名。武陵山佛、道、儒三教并存,极盛时庙宇广布,寺僧数百,香火旺盛,一度被当地人称之为福地。

真武观遗址

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大型系列报道采访组来到石会镇武陵仙山景区,一睹了天生福地武陵仙山的风采。

尚爱此山看不足

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峡,云缠雾锁,这是一行人来到绵亘10余公里的武陵仙山景区的第一印象。武陵仙山包括主峰、羽人山、九里坡和附近群山,以主峰、羽人山最为有名。

这里山形地貌独特,山峰峰头造型奇异,有的形似兔耳,有的宛若狼牙,还有的遗世独立,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绝壁悬空。

上真武观的路

武陵仙山主峰海拔1092.8米,拔地而起,有“武陵奇峰万仞,突兀镇黔江”之说。登峰顶,顾四野,群山起伏,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黔江古十二景中的“武陵雾雨”和“羽人烟寰”皆出自于武陵仙山的美景。

“尚爱此山看不足,每逢佳处辄参禅。”这是晚清名臣张之洞游历武陵仙山后写下的诗句,武陵仙山的风光可见一斑。

据了解,武陵仙山还有以下别称:据《元统志》记载,由于这里怪石嶙峋,形似骷髅,因此古称骷髅山;又因主峰似船,曾名驾舡山;还因林木葱郁,清朝时专门在这里立碑护林,所以也称卫林山。

极盛时庙宇广布

相传武陵仙山曾经有八大庙,以真武观为主,香山寺只是真武观的脚案。从香山寺到真武观的山路上还有观音阁、天子殿、川祖庙、莲峰寺等48座大小不一的寺庙,这些庙宇充分体现了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可惜在“文革”中大部分被毁,现仅存香山寺、天子殿主殿、真武观山门等遗址,但依然可以从中一窥当年的盛况。

香山寺一角

提起武陵仙山,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必定是位于武陵仙山主峰下的香山寺。该寺为香客朝拜武陵仙山的第一站,供朝山香客沐浴、静心和休息,因此又名接官殿。据史料记载,香山寺始建于唐朝伍德年间(621),清道光年间(1821)重建。虽历经劫难,但寺院主体得以保存。香山寺经修葺后,于2002年恢复开放。

香山寺呈大四合院结构,院内石坝前低后高分两层,共长约60米,宽约40米。圆通殿、弥勒殿分别作于中轴线两端,两侧有药师殿、地藏殿等殿堂及寮房上百间,观音圣像、药师佛圣像均为清代铜铸像,古朴庄严。

据当地老人杨长余介绍,从石会镇文汇河进来的这一片,原来皆属武陵仙山寺庙所有,粮食丰收后全部储存在香山寺,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寺庙去。寒冬来临之际,真武观的长老和大部分和尚都下山到香山寺居住,以御寒冷。当年寺庙所辖地域面积达1200余亩,要打3000担谷子、2000担玉米,佃户达70多家,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的信教群众争相前来朝拜。

山中奇珍

国内国外都闻名

游览武陵仙山,除了香山寺、天子殿、真武观,其实还有很多不能错过的名胜,如九里坡、仙人洞、四十八庙、观音阁等。当日,采访组穿梭在厚厚的落叶之间,进农家,入老宅,过沟壑,在古树下、条石间探寻另一种乡愁。

在当地人的极力推荐下,离开香山寺后,采访组选择了前往天子殿。天子殿山门已毁,在山门处,枯死的老树桩似乎在诉说着时光荏苒;一段踏痕深深的老石梯,总在低首时让人想起逝去的时光。

而今,天子殿主殿框架尚完好,几根高大的木柱叩之铿然,甚为结实。关于天子殿名字的由来,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唐玄宗李隆基曾驾临此处歇息而得名,一说是因为明朝年间,曾有皇上打算来武陵仙山朝山,因而当地官员专程修了天子殿,以作接驾之用。

仙山秘境

上真武观的山路沟壑深邃,丛林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林间小道上,林间不时有游客们的话语,更有一丝清净。临行前,杨长余告诉记者:“去真武观的路又滑又陡,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实在上不去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在陡峭的山道上爬行一小时候,采访组终于登上海拔1000余米的顶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真武观,依山筑于四块狭小的平台上,四周用条石延伸悬空两米多,于绝壁之上挑两柱房梁,每台建有一座木质结构的楼宇,共百余间。内外以数百步傍壁石梯曲折连接,号称“悬空观”,离地数百米,其惊险之状,令人叹为观止。

远眺羽人山

清《酉阳州志》中记载的真武观表述如下:“寺僧恒达数百人,常住半足,向数年一启戒坛,远近缁流,奔赴不绝,香火之盛,殆甲全州。”曾经的奇观,如今只剩下斑驳的条石砌墙。不过,山顶几簇野花,开得格外灿烂,依稀诉说着当年的盛况。

武陵仙山多有出名?相传半山腰的长岩嵌曾经放置了100多口功德碑,署名有英、法、德等国的人,由此可见,武陵仙山不仅仅在国内有名,在国外也闻名。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些碑被附近的居民抬走了,有的拿去修了水缸,有的拿去修了厕所。

曾为朝山问道圣地的武陵仙山,无疑是当地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如今,当地依托武陵仙山景区,搞起了乡村旅游,把贫困的乡村田园变成休闲度假的乐园,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许多祖祖辈辈在土地里刨食的村民,从旅游业发展中看到了商机,或开办农家乐,或建设采摘园,“好风景”为村民们带来了“好钱景”。

(记者 田丹 黄英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