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物语】心醉石钟

◆张 红

苏轼之《石钟山记》,考究了山之得名,谓声如钟者有之,谓形如钟者有之,二者兼备者亦有之。在其亲临考察后,得出结论,并告诫人们要注重调查研究,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主观臆断。昭示了探究之趣、认知之美。

黔江区新华乡因有同名的石钟山而声名远播,常听身边朋友讲,原有寺庙,虽已消逝,但闻十分灵验。观音生日那天,朝圣的队伍三五成群、络绎不绝,把美好心愿和内心祝福化在一步一步登山的虔诚祈祷中。

须晴日,放眼远观,一座小山峰突兀于群山之中,栩栩如洪钟矗立。若乎雨雾蒸腾,若隐若现,平添神秘,令人神往。诸多原因,未曾登临,失之交臂。

五年前,呼朋唤友,点燃圆梦之旅。眼随路转,人绕钟旋,惊奇发现,山形似钟非钟,仿佛一尊坐佛,头与身轮廓分明,若垂目凝思状,与仰头山睡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到山脚,只见山顶巨石覆盖,四平八稳,与山体格格不入,似飞来之石,气势磅礴,钟之形不可见,说是钟难免牵强。不亲临现场,也不会知实情,我突然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视觉效果来源于人的心理折射,心中释然。

石体上似有规律的“仙人脚板”仿佛同理可解,曾到昌都见过嵌在崖壁的“大脚印”,也是一处圣迹,自然伟力铸造的奇观与人们不断的情感臆造,化成如痴如醉的传说涤荡我们的心灵。或许为了增强神秘感,有人猜测是外星人的足迹,就觉得不可思议了。

登顶自有气象雄、自成仙等感触。此时无钟,但却有悠悠钟声在耳畔轻吟,“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思绪万千,美景染馨,收入眼帘,揽入怀中。

石钟山身后便是滴水岩,百米主瀑分三级飞泻,最底层有几个小瀑布相伴涌出,共生和美,一溪甘露欢快腾跃,滋润着良田万顷。

不远处的九门十八洞,是一处不大的天然石林,黑灰石峰,形态各异,峰峰相望,石底相连,有文人夸张比拟如人生迷宫,我想人生丰富应如此,但不会如此轻轻松松排阻顿开。

更远处的同属一脉的金山盖,谓曰“金山”,“宝藏孕山灵,金光时烔炯”,令人遐想。

当时条件有限,一路美景也是一路风尘。前不久,几位老友再次结伴而行,除了完成重温旧旅外,就是夜宿石钟山舍。白天繁星点点的格桑花也收敛了笑容,小池塘同样变得安静下来,夜仿佛凝固般静得出奇,走在小径上也能感到凉风习习的沉重,在木屋中睡了一个多年不得的自然醒,满目阳光,神清气爽。

游石钟山,每次都把我的心掏了出来,似乎找到了安放心灵的地方。石钟山之石之水,美得使我眼醉,醉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它之名之意,让我脑醉,求知路上不可浅尝辄止,事不可不亲历而为之。它之声之香,声亮香馨,促我心醉,登高望远,怡然自得,小屋回眸,宁静致远。

在梦中同大诗人陶渊明浅浅对了个话,此山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就是穿越的传承之悟。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