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苑】仙涯寻踪

◆九蟒之龙

仙涯,其实就是位于石柱县城南的太白岩,别看它仅仅是一个小山包,因其名字的由来与诗仙李太白有关联,在当地名气响当当的,是石柱县城古八景之一,人称“仙涯古迹”。

据石柱县志记载,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途径石柱,被龙河环绕,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南宾县城(今石柱县)美景所迷,便留住一些时日。一日,诗仙信步登上县城南郊的万安山赏景,见山上小径通幽,林葱木郁,景色诱人,便诗兴大发,泼墨石岩,题诗一首。后人为纪念诗仙,遂将李白题诗的石岩命名为“太白岩”,从此,人们习惯性地称万安山为“太白岩”。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迎着刺骨的寒风,我开启了仙涯觅踪之旅。

在太白岩西北侧的桥头场,一条两米宽的登山步道,分东西两侧蜿蜒直达山顶。抬头仰望,太白岩正北面是五六十米高的悬崖峭壁,西面是八十度左右的陡坡,偏西北崖壁的半腰有一个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亭子,那是迄今石柱历史最悠久的宋碑亭。

向西拾级而上百十步,到了宋碑亭前,但见亭内石壁有石碑,石碑虽用条石围框保护,因年代久远,碑面凸凹不平,字迹斑驳,已无法完整阅读碑文,刻碑时间依稀可辨,是南宋宝祐五年所立。

出了宋碑亭,经数百步蛇形上到山顶,豁然开朗。山顶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是一个面积四十来亩的不规则的倒葫芦型缓坡林地。

如今,山顶已建设成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元素有机融合、交相辉映的“太白岩健康主题公园”,园内保留了桉树、杨槐树、黄葛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成型原生树种,剔除了灌木丛和野草,植上了人工草坪,栽种了银杏、桂花、樱花等景观树种;葫芦头部建成了一个灯光篮球练习场和两块羽毛球场,葫芦肚部建成了三米多宽、四百米长的棕红色塑胶环行步道;环道内靠葫芦颈部西侧的棋语广场和东侧的诗仙印广场,就像两颗珠子,由一条近九米宽的缓坡梯道串联;葫芦底部(正北向)环道外是两层楼高的六角形仿木建筑醉仙亭,环道内是重新修建的鼓楼寺及广场,鼓楼寺的背面是荷风亭及“8”字形荷池,8字的两个0由一座仿古石拱桥连接;荷风亭与棋语广场和诗仙印广场中间部分为绿地,被四条弯弯曲曲的一米多宽的林荫休闲步道分割成不规则的图案。

沿环行步道绕行,怎么看都觉得这里曾经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台。遥想当年,诗仙站在仙涯之巅,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远眺,映入眼帘的都是绵延起伏的山脉、田野、山庄,尤其是西面,滔滔龙河水从北向南到了堤口绕城从东转向西,在垮岩脚处转了个弯又由北向南朝几十里开外的长江奔涌而去。龙河对岸是石柱古八景之“旗山翠屏”,从仙涯看旗山,仿佛就是一个睡美人头朝南脚朝北,仰躺在龙河西岸洗头,飘逸的秀发朦朦胧胧从远方搭进碧绿的河水里自由地冲洗,甚是惬意。仙涯的正北面山脚下,还有一条小溪从东而来,绕过仙涯后向南而去,然后向西汇入龙河,真是“山环水绕市城铺,楼阁田园入画来”。

静坐仙涯,闻阵阵林涛,听滔滔水声,赏郁郁苍山,看万家灯火,观屡屡炊烟,窥美女浴头,如此人间美景,难怪一代诗仙会在县城歇脚调理心态,整理情绪;难怪太白翁会在这里举杯邀月,泼墨题诗,抒发情感!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