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夜话】踏访盐道怀古人

◆黄玉才

我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地农耕生活,在大风堡群峰脚下巴盐古道上的黄家院子吊脚楼祖屋里,传承着黄氏祖先“耕读为本,至孝传家”的遗风。父亲从祖父手中接过沉重的锄头、蓑衣、斗笠等农具,背运货物的扁背、打杵,也接过祖先书写人生春秋和辉煌的毛笔,踏着祖先踩得光亮圆滑的青石板路,引领我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

从石柱县城经大河嘴场,过桥头坝、三多桥、大寨坎、中坝场、官田坝、黄家院子、菜花坪、牛路口、万胜坝、回面坡、黄水坝,连接前往长江边西沱的巴盐古道,从祖屋旁边经过,我从小伏在父母背上,做着幸福的美梦。冲年时代,早尝生活艰辛的我,跟随父母,沿着巴盐古道,用双脚丈量脚下的青石板,步行20余公里到冷水场、万胜坝、黄水赶场,出售鸡蛋蔬菜,换取油盐钱,春节走亲戚拜年讨“压岁钱”。步行40余公里,翻越川鄂古关“大寨坎”,到龙河岸边的桥头中学读书。父亲为送子女读书,当过背盐力夫,当过伐木工人,炼过钢铁,改河造田,家中近20年没杀“过年猪”,我从小在浸满盐味和汗水的巴盐古道上前行。

青少年时期生活、成长在巴盐古道上的小村,见证了父辈艰辛的劳作和磨难,对巴盐古道情有独钟。参加工作后,笔耕砚田,笔触总是探向飘着岁月陈香和汗水味的苍凉古道、古桥、古院、古井、古街……曾多次探访、考察长江西沱古镇云梯街,石柱至大歇、龙沙、悦崃、鱼池,石柱至倒流水,至灯盏窝、沙谷大河坝,黄水至枫木,黄水至冷水,桥头至黄水万胜坝,至沙子关、湖镇、冷水镇,沙子至金铃、金竹、洗新、新乐等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条古道主次干线路,拍摄了大量图片资料,饱蘸乡情的文字,汩汩从笔下泻出,于是有了《长江千里古盐道》《南宋古道大寨坎》《蜀道飞虹三多桥》《川鄂咽喉沙子关》《巴盐古道谢家店子》《深山老场洗脚溪》《六塘古风》《鱼池老街》《巴盐古道“牛路口》《石柱巴盐古道——血汗凝结的文化遗产》等,记录父辈艰辛,描写巴盐古道的作品,散见于报刊媒体。

如今,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道路如网,四通八达,渝利铁路、沪蓉高速、长江水运“四高一铁”交通网建成,高铁动车开通,坐地日行千万里,巴盐古道失去了陆运功能,但前人用血汗凝结的巴盐古道历史文化,镌刻在块块青石板上,土家族祖先肩挑背驮,负重一步一杵艰难前行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仿佛如昨,勤劳朴实、勇敢剽悍劳动创造幸福的传统美德,值得铭记。敬畏古人,铭记历史,前人美德,代代薪火相传……

近日,文友罗涌主编《巴盐古道概论》鸿篇,嘱我提供拙文,日夜思绪,如梗在喉,搜罗旧作,顿觉才疏学浅,恐秽其佳构。为盛情助力大作付梓,今提供小文数篇,聊作补白之用。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