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寺里景色幽 云集山中耸玉楼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新城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境内的古城坝土司故城遗址,见证了600余年石柱土司制度的沧桑历史。
悦崃新城村:明代石砫宣抚司遗址
悦崃古镇,是隐藏在深山林海里的一部传奇史书,那里有神奇的石碉楼,有最美的民歌,有沧桑的南宋土司故城,更有神奇迷人的田园风光。
清代本土诗人马朝明写诗赞咏悦崃风景:花园寺里景色幽,云集山中耸玉楼;阁老寨今人何在?紫鹿溪中水长流;高僧塔内怀圆寂,自生桥似渡人舟;自生龛是清凉界,迎南洞里好静修!
土司故城:
历史文脉薪火传
悦崃古镇,是石柱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古镇,宋代的“川盐销楚”古盐道穿境而过。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建“石柱安抚司”于该镇新城村古城坝,世袭土司制度在此传承600余年。
明末清初,石柱女土司秦良玉,曾在此地“桃花马上请长缨”,练出一支震撼五岳、令清军闻风丧胆的“白杆兵”。明崇祯皇帝召见平台,赋诗四章表彰秦良玉的抗清功绩,发出了“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的感叹。
悦崃南宋古城坝土司城遗址
悦崃古城坝南宋土司城遗址,今存石刻石联“世系清之汉朝将军甲第,苗裔遗于石柱巨族人家”,便是当年辉煌的写照。
石柱政治中心后迁至县城南宾镇,土司故城衰败,今存故城遗址,马氏源流碑,古墓群,古碉楼、古道石桥,古民居、客栈、新场老街等文物古迹。
其中,位于悦崃新城村古城坝境内的下店子南宋古桥,见证了土司故城和巴盐古道的沧桑。因桥墩上刻有龙头、栏杆柱子刻有石球,人们就叫它青龙桥。
青龙桥长约30米、宽近2米、高10余米,长条石铺面,桥两边用青石板做栏杆,石雕精细美观,历经多次洪水考验,整个桥体如今保存较为完好。
悦崃碉楼
青石碉楼:
人文之花次第开
悦崃古城最值得称道的,当属保存完好,堪称当地土家文化代表的青石碉楼。
碉楼,川东俗称“箭楼” ,用条石砌成,源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以高加索人种为主的白种人(史称竭胡)和草原胡人入侵中原,史称五胡乱华。长江以北汉人结寨自保,始建碉楼。现代尚存“羌寨”、福建客家人“土楼”,都是汉人碉楼的衍生。
据重庆市民研专家何智亚先生考察论证,清朝及民国时期,武陵山区时局动荡,匪患严重,因此,乡绅们纷纷修建碉楼以自保。
青石碉楼是悦崃古镇的“亮点”,现存枫香坪、新场长岭碉楼、作坊碉楼。
青石碉楼大多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以青石为主,于高山之巅,据险修建,是一种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多层塔式土家族传统乡土建筑。
除了保存完好的青石碉楼外,还有七座青石和糯米夯土合筑的碉楼,分别座落在该镇潘家坝、何家堡、元岭冲,中冲等地。
隐藏在沧桑岁月里的10余座碉楼,以其坚固的构造,巧妙的设计,精美的雕刻,多用的功能,成为了巴渝碉楼中的奇特建筑,是悦崃镇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代表,更是研究清代石柱土家族民俗的重要实物资料。
■枫香坪“永固楼”
位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枫香坪景区的石寨坪碉楼,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名“永固楼”,是地主马王明英的箭楼。马王明英本名叫王明英,嫁于马家。
悦崃古镇断头锣鼓表演
“永固楼”是马王明英夫家于清朝中期建造,长12米,宽8米,高6楼有余,在碉楼的四角上方有4个向外突出的雉堞(也称暗堡)。每个小小暗堡可容纳3人,每个暗堡上有近10个朝下的射击石孔,可供火药枪或箭射击用石孔外小内大,有石模活塞,观察射击时取下,平时塞实避风避弹。暗堡脚下还有活动石板,可向下砸石头,突出了军事防御功能。
“永固楼”地势较高,站在楼上,可见楼外随风涌起的阵阵松涛。
楼内,古人用过的石火盆、石水缸、石对窝、石床、石椅静静地躺在各角。
“永固楼”未倒,但马氏家族昔日的辉煌与繁华,早已随风而去,“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木了”的人生无常与沧桑,镌刻在那不语的碉楼青石之上。
■新场“永庆安全”
长岭碉楼又名新场碉楼,位于悦崃镇新城村星光组新场,小地名长岭。
长岭碉楼建于民国初期,由石碉楼和木房组成,总通长66.65米、通宽17.1米,总占地面积1314.72平方米,建筑面积342.88平方米。
悦崃南宋古桥
其中,石碉楼坐西南向东北,面阔一间11.12米,进深一间7.54米,由46层条石砌成,条石厚0.47米,现仅存石框架,其楼板与屋面已无。五楼一底,铁皮包门,顶部有瞭望台(角堡),墙体上有射击孔,其瞭望台(角堡)下有石狮作装饰撑拱,大门刻“溪水似桃源福地,岭楼如乐一洞天”,横批“永庆安全”。
碉楼前有一土家木房,面阔三间15.98米,进深二间6.48米,为土家吊脚楼形式,穿斗式梁架,歇山式屋顶,格子窗,一楼一底。
碉楼与土家木房外有围墙封闭,围墙为土砖砌成,通高2.5米,围墙石门刻“三经月照花作壁,四山云合树为屏”。
院落前有一坡宽2.5米的长梯,连接一古井。
新场碉楼上方不仅有4个暗堡用于抵御进攻,而且楼内修有一处延伸到楼外的地道。地道修在底楼处,地道离地面3米深,地洞高1.7米,宽1.4米,长60余米,地洞的出口处为一水井。被困在碉楼里的人,既可通过地道取水,又可利用地道逃生。是民国初期独具特色的土家民间军事建筑群。
据新场张树德老人介绍,新场碉楼主人陈善斋是个能干的女人,不但乐善好施,而且智力超群。她丈夫谭地烁死后,原以为会家道中落,谁曾想谭氏家业在她手上却越做越大,事业如日中天。为了防范土匪对家产的抢夺,陈善斋筹资1300多大洋,于1929年开始修建新场碉楼。1930年,当碉楼修到大半时,方斗山土匪刘安邦带着300多人前来抢劫。本以为对付孤儿寡母如探囊取物,不曾想陈善斋组织家人以及长工家丁等60余人,躲进碉楼,据楼抵抗。刘安邦攻打一天一夜未逞,只好悻悻而去。
■金台组“娱萱别墅”
作坊碉楼位于悦崃镇新城村金台组。
该建筑座北朝南,为石木结构,悬山式屋顶,五楼一底,铁皮包门,门楣上刻有“娱萱别墅”,下有对联一副“飞阁重楼金汤永固,崇山峻岭盘石久安”,并留款“伯凯先生新建碉楼记盛 民国辛未季书,陈长卿口题”,部分文字字迹模糊。
碉楼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二间7.1米,通高16米,建筑面积526.28平方米。
碉楼条石厚40厘米,有小窗户和枪孔,楼顶前墙左右各有一碉堡(望台),屋顶有石栏杆(仿城墩),因年年久失修,其碉楼内楼板已毁,屋面青瓦已坏。碉楼建于民国二十年,由作坊主人冉启木修建。为民国初期独具特色建筑,集防御、居住、储藏等功能的土家民间军事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通讯员 黄玉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