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刻不容缓

■黔江区人民小学 向德芳 杜玉华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开创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古人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的优良传统。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必需加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习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劳动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清醒面对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现状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不多教育也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好逸恶劳、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与当下的教育任务不相符合,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正确认知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功效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人生的有效途径。

劳可立德。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劳可益智。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孩子在劳动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的思想品德。

劳可强体。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做出努力、耗费精力,要做出劳动成果,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因而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责任心、认同感和意志力等思想品质。从劳动教育技术中培养少年儿童自立、自信、自强的行为品质。

劳可育美。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熏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劳可养心。劳动教育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类离不开劳动,人类与外界交流互动亦离不开劳动。劳动不仅能够协调身心健康,还能促进个体的情感交流,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三、科学架构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策略

优化劳动教育课程。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平均每周1课时,是搞不好劳动教育的。应结合各科教学,挖掘蕴含在各科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日常化。

精选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它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和锻炼。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健全劳动教育考核机制。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素质发展评估。杜绝劳动课只反映在课表上,平时劳动课被替代占用的现象;杜绝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发生,克服场地紧张,工具不齐的难题。采取整合学校资源和拓展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使劳动教育逐渐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让劳动技能教育在中小学校生根开花。

充分发挥“三教”共育作用。劳动技术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全社会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家长和学校需要积极配合,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共同的价值观。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向导作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