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黔江偏远山区女子代表性文化教育场所——黎水女子职业学校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旧址,位于黔江区黎水镇竹园村,距黔江城区约95公里。该校创办于1942年,招生8年,现为竹园村小学校。

学校旧址全貌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是民国时期在黔江及整个渝东南地区,富有时代特色的重要文化教育场所和基地,2019年2月该校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建筑特色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旧址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7平方米。

学校坐东北向西南,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由前厅、后厅、亮厅、操场、天井等组成。前厅与后厅形制、大小一致。

旧址房屋16间,天井2个,为一楼一底亮厅式建筑。穿斗式梁架,单檐歇山式屋顶,青瓦覆盖,石质柱础,朱红板壁,几何形门窗,通光良好。

由于该校的建筑设计科学,形制工整,布局井然,结构合理,特点突出,风格古朴,文化特征明显,反映出山区建筑与教育文化背景下社会功能融合的时代特点和风貌。

士绅创办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又名新学堂,由田纯卿等开明士绅于1942年创办。

学校前厅

田纯卿原为军阀杨森手下的一个旅长,因其思想长期趋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毅然离开杨森的军队,回家乡黔江办学,以求教育救国。

当地人口口相传,田纯卿此人十分开明,富不持强,在黔江的政治影响力超越了当时黔江的最大地主罗炳燃,解放后被评为开明人士。

当时他牵头创办的学校还有两所,一所是黔彭联校,又名武陵中学;另一所是黎水保国民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培养了许多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战斗在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

女生为主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创立以来,办学八年,以招收女生为主, 同时也兼收男生。生源主要来自黔江本地,也有来自湖北利川等地学生,其办学宗旨是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志青年,报效祖国。

虽名为职业学校,但与现在职业学校不同, 实际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中学,主要开设基础文化课程,如国文、算术和自然等课程,教学以自然科学为主。

历史贡献

我国古代社会女子处于家庭和社会的附属物地位,她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生活条件,不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更无权学习知识和文化。黔江因地处武陵山区,是一个受封建礼教影响特别深重的地方,作为偏远山区的犄角旮旯黎水,这一现象更突出。

学校天井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的创办,对偏远山区女子的文化教育启蒙,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尤其是以女子为学生主体对象,更是为偏辟山区的文化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社会学生群体,象征着黔江开始对女性重视的新社会观点萌芽,更标志着当时冲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在黔江偏远山区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黎水女子职业学校为民国时期黔江偏远山区文化教育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教育一大批青年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大批偏远山区女性青年更是成为培养的重点对象,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营养,提升了文化素养,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校也是研究从古代到民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变革的重要实物材料。


(通讯员 彭一峰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