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物语】为人师者需耐烦

◆宋雨霜

当我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外婆在电话那头告诫我“要做一个有耐烦心的老师啊,把书教好,莫误人子弟。”在我老家,人们通常用“耐烦”这个词形容一个人做事细心,不怕繁难。初秋时节咀嚼耐烦心几个字,简洁的字义里渗透出饱满的汁液,蕴含着生活和为人师者的精神营养。

光阴飞逝,我站上文理讲台已经整整一年了。回看过去一年的教学,自己还算是比较有耐烦心的老师吧。我理解有耐烦心的第一个维度是,老师要广泛搜集资料,提前把授课内容准备好,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课过程中,要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拿我教的写作课来讲,写作技巧的灵活性和涉猎作品的广泛性会影响上课的状态,这更要求我用心备课、精心讲课。

有耐烦心的另一个维度,上课过程中需要温度。课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耐心解答。有时因课堂时间紧凑,我也会承诺学生课后继续和他们探讨。偶尔,学生因为紧张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的,我就鼓励说道“不急,慢慢想,慢慢说。”课后,我面对学生提交的作品,习惯了耐心评阅,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进步。做到这些,是因我深受初中语文老师的影响。杨秀杰老师温润儒雅,上课娓娓道来,总是耐心地批阅我们的作文,对我额外的周记练笔也是耐心点评,并指导我广泛阅读。此外,践行耐烦准则的我搭建了创意写作课堂公号,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不厌其烦地修改内容及审阅排版等,和学生共同运营属于师生的文学天地。新媒体时代,写作成果的呈现方式可能不同,但作为老师的那份耐烦心是不变的。

不仅面对教学需要有耐烦心,在师生交往中也需要秉持一颗耐烦心。我教的学生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告别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往往感到迷茫、孤独,甚至不知所措。这时,我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耐烦的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提出一些建议。我喜欢在课上问学生近期的学习收获和生活困惑,课下和他们交流。有时是在去食堂的路上,有时是在凉风习习的操场,我和学生像朋友一样谈心,倾听彼此的悲欢喜乐。那些美好的时刻,永远定格在文理校园,流动在我们的记忆之河里。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影响如此巨大,而耐烦心是教育者很重要的素养。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正是老师们对我的耐烦,我才得以健康成长。尤其是当我陷入孤独迷惘时,老师耐烦的陪伴和倾听给了我莫大的温暖。成为一名老师,我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细心,更加耐烦。如今,我很乐意把这份为人师者的耐烦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期待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树叶会因风的吹拂而颤动摇曳,何况心灵的互动呢?在上学期的结课典礼结束后,我在学生写的留言中发现这样一句话:“宋老师,你真有耐烦心,谢谢你热情、细心的上课,让我感受到写作的快乐。”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满足。平常付出的耐烦心,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帮助他们成长。这样的反馈也激励我继续提升自我,秉持耐烦心,做一名优秀的写作教师。

暑期,我参加了大学教师岗位培训,也感受到了耐烦心的重要性。我们的班导师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刘兴艳教授,在她指导下做微格授课、试讲训练。面对我们这些新老师的紧张、讲课卡壳等,刘老师温柔地鼓励着“别紧张,慢慢讲,自信一些”。她的授课和带班方式,生动地诠释了为人师者需耐烦的内涵。很幸运在教学生涯成长路上遇到这样的导师,也激励着我永远秉持一颗耐烦心。

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我越来越体会到有耐烦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境界。没有一朵花不经过漫长的孕育得以开放,没有一个人的成长不经过历练得以进步。面对生活的磨砺,我们需多些耐烦,少些浮躁。为人师者,面对鲜活的年轻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多些耐烦心,把思想与方法化作春水流淌开去,滋养每一颗生机蓬勃的心灵。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