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区之力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黔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重庆高新区·黔江区对口协作发展为契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把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主目标,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举全区之力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丰硕的成果。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亲自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视察重庆时对重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全会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全市上下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要求,准确把握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重要要求,准确把握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要求,准确把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要求,准确把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要求,准确把握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要求,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使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科瑞南海制药厂区

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市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市级高新区作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为进一步坚定创建决心,在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建成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成立了以区政府区长为指挥长的市级高新区创建指挥部,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猕猴桃产业基地

“黔江区大力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把相关指示精神落实到黔江大地上的重要举措。”正阳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以创建市级高新区为契机,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区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30余家企业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研发投入逐年提升,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过1亿元,较上年提升28%;培育国家级“双创”平台5家,建成市蚕科院黔江分院、市畜科院黔江分院、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40余个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正在建设渝东南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与应用市级重点实验室;累计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2项、重大新产品4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占渝东南的56%;专业研发机构达到33家;科技服务机构达到55个。引进华录黔江数据湖科技示范园项目,争取重庆数据中心渝东南存储分中心、重庆水土数据中心异地灾备中心落地黔江,为打造武陵山区大数据发展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业产业大数据展示平台

创建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研究编制了《重庆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黔江区创建重庆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实施意见》;出台了系列创建市级高新区扶持办法,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的引进和培育扶持力度,累计兑现各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3000余万元。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机制保障、明晰的行动指南和有效的政策支撑。4年以来,指挥部加强向上对接汇报,先后15次到市级主管部门汇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最新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市级层面的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

创建基础全面夯实

按照市级高新区验收标准,围绕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方向,确定了区规展馆、阿蓬科技孵化基地、旅游职业学院、双河丝绸、黔江食药检所、科瑞南海、三磊玻纤、今媒体特色农产品黔江数字营销基地8个现场参观点,均已按要求打造完成。围绕我区人文历史、产业基础、科技创新等方面,制作了黔江创建市级高新区宣传片,已形成样片;以现场参观点和交通道口为重点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生猪产业研究院

高新区规划已具雏形

黔江高新区规划面积7.78平方公里,拓展区面积31.22平方公里,按照高新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集聚区进行空间布局。高新产业集聚区包含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园、绿色加工产业园、商贸物流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

“三步走”建设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关于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该负责人也是信心满满,他表示,未来高新区的建设将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文旅+”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加工产业、商贸服务业1+3产业集群。做实做好“高”“新”“特”三篇文章,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标杆作用,促进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产业发展为支撑,文旅融合为特色,科技创新为动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建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食药监检验中心

“围绕建成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文旅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目标,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城融合不断深化。”该负责人说。

战略规划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二三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市级高新区认定要求,成为全市“以认促建”建设市级高新区的标杆;

第二步到2025年,全区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渝东南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具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条件;

第三步到2035年,科技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处于武陵山区领先地位,初步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大产业初具规模

数字经济产业——充分发挥黔江处于“汉渝、渝湘干线光缆”重要骨干节点位置的优势,以建设中国华录黔江数据湖产业园为依托,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布局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领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吸引大数据相关企业100余家、科研机构30余家,逐步建成集政、用、产、学、研为一体的数据湖科技园,打造独具特色的西部大数据发展高地。

机器人生产车间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以“文旅融合”赋能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智慧农业科技应用示范集聚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黔江独特的山地效益农业发展体系。着力提升蚕桑、烤烟、畜牧、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好骨干产业、特色园区、基础服务三篇文章,打造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与下游产业联动发展。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建成各类科技平台6个。建成桐乡丝绸工业园载体,海通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蚕茧连续10年产量居全市第一,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产业链条。连续13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建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区生猪年屠宰能力达210万头,形成了集养殖、饲料加工、屠宰、深加工、研发等于一体的生猪肉食品产业体系。到2023年,以茧丝绸、生猪食品为核心的高新农业产业链更加完善,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形成研发体系完备,检验检测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新农业产业体系。

玻纤生产线

绿色加工产业——推动“文旅+”赋能绿色加工产业,以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推动企业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成功培育11家绿色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5个,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三磊玻纤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累计实施研发项目13个,在玻璃纤维制造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授权专利18项,在玻纤复合材料行业优势突出。京宏源铝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建成了京宏源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拥有各类专利13件。科瑞南海制药成为全球青蒿素主要供应商之一,建成重庆市中小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参加国家科技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专项2项,拥有2个国家级新药产品、2个重大新产品。

商贸物流业——依托正阳现代物流基地、老城商贸核心区等资源,推动电商产业园融合发展,建成与东南电商产业园、渝东南冷链物流中心。集聚学校、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平台等众多优质资源,培育了一批现代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周到、全面的生产生活服务。到2023年,建成完善渝东南现代物流基地,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记者 李红波)(图片由正阳工业园区提供)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