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母亲借谷子

母亲借谷子

◆胡天曙

大米,很多地方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大米饭,一餐吃得饱饱的,上班工作,喝茶闲聊,乐陶陶的。民以食为天,大米饭之恩典,自不待说。

母亲第一次借谷子,那是在上世纪的事。一天,家里的粮食吃光了,没有什么食物来源,母亲只好与生产队借粮。那天,母亲与生产队粮食仓库管理员借了一担谷子后,到会计处那里登记,母亲而后挑回一担谷子。那时没有碾米机,家家户户用木臼舂米。嘭嘭,嘭嘭,舂米开始,母亲把晒干了的谷子倒进木臼。取来木舂,母亲用力上下舂米。不久,米舂好,母亲从木臼口取出谷米,倒在圆匾上,然后用米筛筛米,去米皮屑,再用圆匾扇扇几下,几十斤白花花的大米才装满谷桶。

天刚蒙蒙亮,母亲已早早起床,点燃一盏小煤油灯。母亲坐在小木凳上,把红薯洗净去皮,在小木器上磨几下,小薯条一条一条落满圆匾。烧火起锅,母亲静坐灶前,一边砍猪菜,一边看火候,待到水米煮八成熟时,母亲把小薯条撒入锅里。小薯条和米饭同煮,锅中咕噜咕噜直叫,不多时,饭熟。母亲煮熟一大锅红薯稀饭 ,可够一家人吃一天呢。母亲煮的红薯稀饭香甜,配菜是炖熟的小河鱼、田蟹、野菜等。上饭桌时,喝得津津有味,吃得香香的。家里粮食超支,母亲只跟生产队借一次稻谷,余者,用红薯来充饥。母亲的生存智慧,令人肃然起敬!

母亲第二次借谷子,是三弟过世后的事。一年冬初,三弟溘然离世,丧事办完后,家里稻谷大米告罄,一家人嗷嗷待食。见此,母亲急得团团转,左看右看,家徒四壁。没办法,最后只能跟隔壁的阿母借了一担谷子。隔壁的阿母与母亲同一个村寨,出嫁后又同在一个村里,成为邻居,且她们原为村中祖上亲戚。阿母与母亲的关系很好 ,她们时常往来,亲如姐妹 ,是故,借一担大米,易如反掌。一担谷子借后,母亲说,等夏收后再还吧,阿母说,不用,不用吧,才一点东西呢。一担谷子,干爽爽的,金黄金黄的,犹如一粒粒金子,母亲和阿母的情谊亦如金子那样闪闪发光的。翌日,父亲把稻谷装进大麻袋,用木车拉到附近的农场碾好。下午,一大袋碾后的大米运回 ,母亲放下田地里的农活,回村里筛米。沙沙,沙沙,母亲紧握圆匾,上下筛米。汗水顺着母亲的额头下流,滴满一地。一担大米,不知母亲流了多少汗水。

椰月初上,小村庄寂寂。母亲煮好一大锅大米饭,饭香满屋 ,一家人围着饭桌,大快朵颐。殊不知,每粒香喷喷的大米饭,皆为母亲的汗水凝成的。

夏日,田野里的稻谷一片金黄,风一吹 ,满畈则悉悉而歌。夏收后,母亲把最饱满的谷子晒干,筛干净,挑一担给隔壁阿母。母亲是个很守信用的人 ,待人和好,深受村人敬爱。

如今,生活好,村人顿顿餐饭,享有白花花的大米饭,鸡鸭鱼肉香满厨。风吟雨歌,岁月如流,那飘着饥饿之味的年代,母亲借粮之事,成为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