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老行当 点亮新生活

▲黄一发用锁边机锁边

“哒哒哒…哒哒哒…”一台老式缝纫机加工衣服的转速声,从黔江城区丹心路的一栋旧房子传出。坐在缝纫机前操作的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裁缝黄一发,他坚守这个老行当,至今有44年了。为什么他能坚守到现在呢?是因为他身体有残疾,不能下重体力,这还是其次。更关键的是他能与时俱进,具备了服装设计和创新能力。

乡村里的小裁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裁缝师傅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行当,也是一个最受人欢迎的职业,人们都称这个职业为香饽饽。因为裁缝进屋,一家老小都有新衣服穿。自改革开放后,各种款式的时装走进了市场,以前活跃在乡村的裁缝师傅,遭受服装改革的打击,很多都已改行求生,黄一发是至今还在坚守这个老行当的传承人之一。

据了解,黄一发家住黔江区黑溪镇改革村4组,今年57岁,他从小因感冒打针伤到左侧坐骨神经,导致左脚无力,行走主要靠右脚,走路时一瘸一拐,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

“虽然走路不得行,但我还是坚持把初中读毕业了。”黄一发说,他满13岁那年,父母就给他找师傅学裁缝,为的是不为今后生活发愁。

黄一发跟师傅认真学,2年后出师,当时还是大集体,每到年底,农村家家户户发了余粮钱,就要到供销社买布添置新衣服过年,一个地方的裁缝到年底都忙不过来。东家请,西家喊,很多人为了赶在第一时间做衣服,直接到黄一发家把缝纫机扛走。

▲黄一发在裁剪西装

“有些时候,这家还没做完,又有人等着扛缝纫机走。”黄一发说,很幸运这个手艺父母没有给他选错,确实当年这个职业很吃香。记得当时农村还传唱这样一首山歌:养儿莫学打石匠,天晴落雨在坡上;只有裁缝最吃香,年年给人做新装。

自农村土地下放到户后,很多人陆续外出打工,有的选择进城做小生意,大街小巷的服装店也开始多了起来,加上各类服装款式新、种类多,买布加工衣服的越来越少了。

“一年到头偶尔有人喊到家里做,但不是别人来家里争着扛机器了,而是父亲扛着机器把我送过去,等衣服做完了又接回来。”黄一发说,后来喊到家里去做衣服的几乎没有了,有农户加工一条裤子或一件衣服,都是他们拿到家里来量好尺寸,按约定时间来取。

多家服装厂“进修”

黄一发学的是老式衣服的裁剪制作,看到生意一天天萧条,门庭一天天冷落,原本靠裁缝手艺为生的他,感到了生活的心灰意冷。

改行!改行又能做什么呢?自己连走路都比较困难,由于身体原因,黄一发已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依靠这老手艺,大胆地往前走。

“当时,我想到首先要改变思维,在老式服装的款式上进行创新。”黄一发说,创新还得走出去,向那些服装裁剪师请教。

黄一发买了很多关于不同款式的服装设计书籍,努力学习新的裁剪技艺。16岁那年,他被应聘到当时涪陵地区的一家服装厂,主要以加工中山装为主。

“我做了2年多就提出辞职,到重庆找师傅专门从事西装、旗袍等服装的裁剪。学成后,还跟着师傅做了3年才回黔江。”黄一发说,他回来时因为黔江办起了校服厂,到校服厂上班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

▲黄一发用老式缝纫机加工衣服

后来校服厂没办了,黄一发就到广州一家专做旗袍的一家服装厂上班。

“最初进厂应聘,老板看我是个残疾人,有点爱理不理的,用背对着我问会些什么?我说裁剪、加工都会,老板才面带笑脸转过身来。”黄一发说,不是经嘴上一说,你就被录取了。

老板当时把黄一发带到裁剪车间,给一段布按照说的尺寸现场裁剪,然后自己在机器上加工出来,直到老板看到成品后,让别人穿在身上展示满意后,才点头说你被录取了。

进厂后,黄一发被安排在裁剪车间,结合重庆旗袍,兼学做江浙旗袍款式。只要在周边城市有举办旗袍展,老板都要带着黄一发去学习和参观。

深得老板的信任,黄一发在服装厂一做就是18年。2001年,黄一发的妻子身患重病,把准备回家修房子的10余万元花光了,出院后只得回黔江进行康复治疗。

坚守44年不放弃

“回到黔江,已经身无分文,老婆要服药,两个娃儿要上学,我找亲戚借1万元,在老街租了一间小门面,开一家布店,定制各类服装,顺便找点生活费。”黄一发回忆,从广州回来那一年,是他人生最艰难的时期。

门面租过来后,黄一发最开始两个月没有生意,后来经朋友介绍,定制的服装得到顾客的认可后,由顾客带顾客,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越来越好。

2005年,黄一发的妻子因医治无效去世。中年丧妻之痛,黄一发陷入人生的第二个低谷。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上学。黄一发当爹又当妈,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他只好振起精神,把布店生意经营好,一家人才有盼头。

黄一发的两个孩子比较懂事听话,大女儿初中毕业就不读了,来到布店帮忙打理。小儿子大学毕业,现已参加工作,他身上的负担开始减轻。

▲黄一发订阅的装设计书籍

“从广州回来,这个布店又经营了20年,生意一直都过得去。”黄一发说,通过对外定制男女式西装、衬衣、夹克、旗袍、中山装、职业装、休闲装、羽绒服等,帮他度过了难关,把孩子送上了大学,在老家盖起了新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两个细娃如今都已成家,叫我不要做了,好好在家休息。”黄一发说,真叫他天天耍起还不习惯,他不想放弃这个手艺,毕竟是当年父对他的恩赐,学个手艺比较好求生活。

“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有好心人劝我找政府解决低保,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靠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足够了。”从学缝纫手艺开始,黄一发从没想过得到政府的照顾,他总觉得靠自己双手挣钱,生活要过得充实些。

“黄大哥不仅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他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经常帮助那些困难家庭的残疾人,是我们残疾人中学习的榜样!”同是肢体残疾的何云海说起黄一发,他是出自内心的敬佩这个残友大哥。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