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 让传统文化发声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和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家的娱乐工具。解放初期出生的王肇庆,他的娱乐方式保持着一种怀旧乡愁——喜欢在休闲之余吹唢呐。

每天从地里劳作回来,王肇庆首先进屋泡一壶茶,然后把挂在墙上的唢呐取下来,一边喝茶,一边吹奏喜庆节奏的唢呐曲谱和经典老歌,把吹唢呐作为劳逸结合的工具。

清扫公路


王肇庆,家住黔江区城南街道沙坝社区6组。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他家摆脱“贫困帽”,特殊的一家三口(他和老伴,还有孙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王肇庆说,他一直喜欢吹唢呐,以前生活困难时或是干活累了,他就把吹唢呐当成冲锋号,给自己加油鼓劲。

据介绍,吹唢呐的人,解放前有另一个称呼——“吹鼓手”。为什么叫“吹鼓手”呢?以前农村有红白喜事,通常是和锣鼓配套出场一起吹吹打打,才显得排场热闹。

“在我们那个年代,没得啥可娱乐的,家里都比较穷,虽然吃不饱饭,但‘穷快乐’还是多,学打锣鼓的、学舞狮的、学吹唢呐的,大家把这些当成是一种精神上的食粮,经常聚在一起娱乐。”王肇庆说,他就是在那个年代学会了吹唢呐。

吹唢呐

学会了吹唢呐,有人请出门,有烟抽、有红包,还可以改善生活,这是王肇庆用嘴“吹”出来的实惠。其实吹唢呐的人,在旧社会是不受待见的。只要是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在农村有这么一个规矩,一般吹唢呐不进屋,都是坐在大门外面吹。由于遭受人们的歧视,所以以前爱听唢呐的人多,可学吹唢呐的人少,都把吹唢呐的人称为七十二行中的“下九流”。只是在农村过红白喜事,需要这些“吹打”乐器来凑凑热闹。

“唢呐的吹奏也是有讲究的,红事有红事的曲谱,白事有白事的曲谱。”王肇庆说,这比学唱歌要简单些,哪个手指按哪个音孔是固定的。

王肇庆从10多岁开始学吹唢呐,年轻时经常出门吹。现在上了年纪,他开始用唢呐学吹歌曲,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