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烘笼:一段记忆 一抹温情

烘笼,曾经流传于武陵山地区的生活实用器,如今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以前,它却是家家必备的衣物烘烤“神器”。在黔江市民刘建明家中,还保存着一个基本完好的土家烘笼(如图)。

“烘笼的外壳是竹匠用篾条编制而成,里面是用来装炭火的瓦罐,‘烘’是它的功能,‘笼’是它的外形,所以得名‘烘笼’。” 刘建明这样告诉记者。

据刘建明介绍,这个烘笼已经很多年没有使用了,但对他来说,却是一段记忆,一抹温情。

“在我们当地,家家户户都有竹子,所以竹子成为了制作很多生活实用器的材料,除了背篼、箩篼等农具外,烘笼也是必不可少需要制作的物件之一。每到农闲时节,家里就会请来会用篾条制作竹制品的手艺人制作农具。在手艺人双手的缠绕穿插间,一个精美的烘笼就逐渐成型。”刘建明说。

据了解,制作烘笼也有讲究,竹笼底部的大小需要按照每家每户家里使用的瓦罐来“私人定制”,所以底部的尺寸必须大小适中。烘笼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准备放置在瓦罐底部的炭灰了。炭灰的作用是防止罐内直接放置烧红的炭温度过高,将瓦罐烧开裂。炭灰铺上后,就可以加上烧好的木炭了,将竹笼套在瓦罐上方,烘笼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烘笼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烘烤一些没有干透的衣物鞋袜,加快水分蒸发,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要想衣物鞋袜迅速烘干,烘笼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以前,烘笼的使用者主要是家里操持家务的女性,她们将家人的衣物清洗后,一些急着穿的或用的先行烘干,如家里小孩的衣物、尿布等。”刘建明说。

据刘建明介绍,在他从小到大的许多岁月里,烘笼给予了他太多的温暖记忆,那份温暖的记忆依然穿透时光,保留至今。

“烘笼虽然已经慢慢地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对我来说,它永远是温暖和欢乐的代名词。那烘笼里不熄的炭火,伴随着亲情、友情和乡愁,一直默默地燃烧在我眷恋的心底。”刘建明说。        (记者 谭鹏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