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残家庭很自立 种姜养鸡促增收


一窝生姜最多的达两斤重


陈代学一早给鸡喂饱才上坡


  黔江区金溪镇岔河村三组的陈代学和田景琼夫妇,是村民眼中的勤快人。陈代学年逾古稀、田景琼年近花甲,两个均是不同等级的残疾老人。他们抓家庭副业却一点不含糊,因地制宜、按劳所能种姜养鸡,每年为家庭增加超万元,靠自力更生减轻子女的负担。近日,记者采访了他们。

  自力更生为本

  每天天边刚刚发白,陈代学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端着一胶盆包谷,打开关有30多只土鸡的圈舍。他在前面走,后面的鸡群扑腾着翅膀跟随,来到后面的一块空地上,陈代学才大把大把的将包谷洒在地上,算是给鸡喂早餐。

  招呼完这些小家伙,陈代学才返回屋里,来到火铺边,烧水洗完脸,就扛着锄头到地里打早。接着老伴田景琼也不声不响地起床,开始做早饭。

  陈代学,肢体四级残疾,今年71岁;田景琼为听力一级残疾,今年58岁。田景琼虽然不会说话,屋里屋外的活,她同样拿得起、放得下。

  “我们两个有低保,在农村吃米吃菜不花钱买,虽然一年吃的穿的都不用愁,但我们还能做些轻体力活,就不能懒!”陈代学说,村里的生姜比较出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姜,他家每年都要种1亩生姜,卖了平常买肉吃。这些刚炕上的腊肉就是用生姜换来的。

  种姜养鸡增收

  “地里还有一部分生姜,挖回来放在苕坑里待明年做种姜,如果下雪了生姜要烂掉。”陈代学说,近几年生姜的行情好,5块钱1斤好卖得很,还不需要运到街上,自然有人上门来收购,他舍不得丢下这份收入。

  陈代学身体不是很好,他经常头晕、腰疼,实在受不了才去住院治疗。每年在种生姜的季节,即使他病了不能上坡劳动,给钱请人都要把生姜播种到地里,因为生姜收入才是他一年的希望。

  “现在政策好,生病住院花不了多少钱!”陈代学说,他上次在医院住院治疗3天,出院时就结了200多元,要是以前没得合作医疗和低保,一年种姜的钱还不够给药钱。

  除了种生姜,陈代学家每年至少养50只土鸡,卖一部分鸡和鸡蛋,还要留10来只鸡,等儿子、孙子回家过年时吃。

  “他屋两口子都很勤快,两个细娃都在外打工,但他们两个在家靠种生姜和养鸡,一年收入差不多有2万块。”邻居邬云学老人说。

  减轻子女负担

  陈代学的小儿子通过打工的收入,建起了新房。目前,只有他大儿子还没有修房,陈代学想趁现在还能劳动,靠种姜养鸡存点钱,等到他大儿子修房子,他多少给一些作为帮补。

  “最近几年,只要有劳力,就在附近的蚕桑基地打工,一年都要做几大千。我们年纪大了,加上行走不方便,挣不到这个钱,只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就不错了。”陈代学说。

  陈代学原本想每年多种一亩地的生姜,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啥活都请人做也不划算,每年只种一亩地的生姜,确保到1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整个岔河村,种生姜的历史悠久,生姜在黔江境内的市场上卖出了名气,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生姜。尤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生姜成了岔河村村民脱贫增收的主打产业。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罗淞琳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