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江挂职的1000天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尹晓燕

“请叫我新黔江人。”说起这个称号,刘桂根满脸的骄傲。这位中信建设副总经理2018年来到集团定点帮扶的重庆市黔江区,任副区长。他在黔江工作生活近1000天,已经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黔江通”。

“亲眼目睹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一项项政策落实,一笔笔资金注入,看着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荷包鼓起来,乡村兴起来……我不能不为之欣喜。”曾经帮助非洲兄弟国家修桥筑路,兴办针对贫困家庭孩子入学的公益性职业技能学校,刘桂根深感扶贫工作艰巨,使命光荣。

融入

初到黔江,刘桂根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山藏闺秀”,这里处于北纬30度线,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受制于地理条件,有的地方仍不富裕。

在到达黔江的第一个周末,黄溪镇、黎水镇因连日强降雨天气突发地质灾害,农作物受灾、房屋损毁、道路塌方、水电设施损毁。刘桂根当即带领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从黔江出发,过梅子关隧道,途经四个乡镇赶到受灾现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组织抗灾自救。

深入偏远农村,刘桂根才深刻感受到贫困山区发展之不易,脱贫工作之艰辛。“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山区,近距离看到自然条件差、修路建桥困难重重。梅子关、36 道拐、72 道弯,上下起伏,折返无数,亲身体验一路左右摇晃的感觉。”但黔江干部群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把天堑变成了通途,这一份坚韧,令他动容。

深耕

今年23岁的小英,交谈中总是面带微笑,生活的幸福从嘴角满溢而出:“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也很感谢刘叔叔的帮扶,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小英是刘桂根联系的黑溪镇苏维村5户贫困户之一,父母离异多年,她一直跟长期酗酒的父亲生活,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小英从小懂事,不但要照顾父亲,做家务,还要兼顾学习。党的扶贫政策,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刘桂根先后去过小英家10余次,经常碰到她父亲宿醉。“这样的贫困户,我想帮扶不能只给钱,给他钱会拿去买酒,对他的家庭、对小英不会有任何帮助。”为此,刘桂根依据之前帮扶干部制定的帮扶计划,教育小英父亲要立志,帮助小英享受应有的助学政策。2019年,小英大学即将毕业,经过多方联系,帮她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

如何让产业扶贫资金落地见效,刘桂根认为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产业项目来支撑。通过多次考察调研,利用黔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全国著名的“旅游+康养”产业,打造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区,就是为黔江“造血”。

眷恋

有多少倾注,就有多少深情。说起黔江的变化,刘桂根如数家珍。

2019年11月8日,由黔江区和中信正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宏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黔江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规划区面积29平方公里、总投资逾120亿元,是黔江区迄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体量最大的文旅康养项目。三塘村村民肖文革逢人便说:“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高山大盖,还会吸引人来搞旅游开发,农民也能吃上旅游饭。”

今年3月,黔江区在水田乡石郎村开展植树节活动,种下了万余株红豆杉树苗。这标志着去年引进的江西省赣东植物园投资5亿元打造“1000万株红豆杉进黔江”项目落地,黔江全域康养旅游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旅游+扶贫”模式让黔江的绿色更绿、扶贫更好。

2017年,黔江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3%减至0,201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样本区县,作为全国唯一区县代表参加“中国扶贫改革40周年座谈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