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岭——张庆陆探索山地循环农业技术小记

11月29日,很冷。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脱贫后的乡亲们,一改往年农闲时的打堆闲聊,正在山脚的工地上紧张地忙碌。这一变化,因坡耕地里闹科技,探索山地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而起,如今已成为岭上人家追寻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2019年春,用成熟的干湿分离技术发展养猪产业

感恩产业

唤醒沉睡的撂荒地

望岭村,因小地名“望十岭”而得名。51年前,年近20岁的张庆陆从重庆主城渝中区,来到望岭村当知青。

1969年2月,望岭生产队仅有42口人,同时来了4个知青。这是一件令队长张朝宣高兴而又忧心的事。高兴的是队里有了文化人,忧心的是队里粮食少。

2020年11月29日,71岁的张庆陆站在岭上,心中还回味着当年的事:“我们要吃掉乡亲们十分之一的口粮啊!”

“为了美好生活,年轻人不能消极等待,一定要向前冲。”张庆陆说,队长当年的话,他至今记忆犹新。

生活是艰辛的。然而,乡亲们的关怀,让张庆陆他们不但生活下来,而且逐步成长。期间,最让张庆陆难忘的是一次生病后,乡亲们为他送饭,碗里竟藏着两个鸡蛋。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饭碗里藏着的这两个鸡蛋,让他终生难忘。

1978年11月,张庆陆回到了重庆主城。

这一走,就是30多年。2010年,退休后的张庆陆回到望十岭。“望十岭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土地撂荒率达90%。”张庆陆说,老木屋虽然温馨,但乡亲们穷啊。发完红包,叙完旧,张庆陆走了,但心里想着乡亲们种的红薯,决心一定要做点实事,唤醒沉睡的撂荒地。

实行3级提灌,将粪水从坡底抽到山顶,用来浇灌蚕桑和果园

2014年3月,张庆陆再次回到望十岭。不仅人来了,他还带来了项目——红苕淀粉加工。

科技兴农

唤醒撂荒地脱贫增收

张庆陆回重庆主城工作后,先在重庆新华化工厂当锅炉工。爱学习的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化工工程师,是金属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专家。

张庆陆再回望十岭,利用他熟悉工业生产的优势,引进现代化的红苕粉生产设备。当地那帮老哥们也跟着他忙碌起来,种红薯,撂荒地开始苏醒……

薯类加工,有钱赚,但不能让废物污染美丽的乡村。

2016年,张庆陆建生态牛圈,引进干湿分离技术,开始用废渣养牛。

2018年,公路沿线坡地里种植蚕桑。

2019年春,开始繁殖仔猪,用成熟的干湿分离技术发展养猪产业。

……

科技,让望十岭变了样,也让岭上人家实现了脱贫增收。

科技兴业

建起山地样板循环农业

黔江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貌。“30度左右的坡地很多,土地贫瘠,保水难。”张庆陆说,作为一名化工工程师,为了让望十岭人过上好生活,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攻克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中的难关,做一个科技兴农的“袖珍山地样板”,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山地发展产业提供借鉴。

       蚕桑废枝,用沼气为燃料加工生物颗粒炭,用于烧水和煮饭

于是,望十岭上,山顶坡地是蚕桑,半坡上是果园,坡脚是养殖场,沟里建起养鱼池。

“我考虑环保问题最多,养殖后的废料还田是最好的办法。”张庆陆说,通过干湿分离,把干粪渣做成肥料,把尿液引进沼气池。然后在坡顶和半坡建储肥池,实行3级提灌,将处理后的粪水从坡底抽到山顶,用来浇灌蚕桑和果园等。

蚕桑废枝,则用沼气为燃料加工生物颗粒炭,用于烧水和煮饭。

于是,一个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农业“袖珍山地样板”,长在望十岭上。

科技兴村

富民增收提高生活质量

如今,望十岭上因这个循环农业的“袖珍山地样板”,不但助力脱贫增收,还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

“30度的坡地不保水这一难题,我用‘尿不湿’原理进行了改良。”张庆陆说,他用自己研究的一种保湿剂,对土壤进行喷洒后,让坡地“穿”上“尿不湿”,耐旱,保持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

望十岭海拔较高,制约生猪和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温度和湿度。张庆陆为保证“猪宝贝”和“蚕宝宝”健康生长,让它们用上地暖,通过人工调控,让温度和湿度达到最理想状态,猪长得快,蚕茧个大。

土里不能使用除草剂,桑地里除草咋办?经过反复试养鸡,张庆陆得出1亩蚕桑地里养30至50只土鸡比较适宜,最多不能超过50只鸡,在适当的时候给鸡喂一些玉米等,既能让鸡除草、又能灭虫,还能保证桑树健康生长。

为了缓解劳动强度,张庆陆在坡地安装了索道,让桑叶筐“坐”上轨道车,轻松地就从半山到山顶。

“山地样板”,开启了当地人追寻幸福生活的动力。

科技不但改变生产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生活观念。如今,当地农民工就近务工,老少一堂,解决了空壳村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当地锻炼、培养了一批人才。年轻人回来,有了用武之地。像龚正勇、梁安钟等一样的年轻人,在这里成了生产骨干和管理能手。年纪大一点的,要么从事生猪养殖,要么从事蚕桑生产,人人有技术,四季有活干。“收入高不高?”龚正勇说,看看他家的别墅和乡亲们住房的改变,就知道了。

生活质量的改变,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山地样板”让当地人用上了安全电、喝上了安全水。梁安钟说,更期待用上清洁的生态炭。这样,青山常绿,金山常在。

回首打造科技兴农“山地样板”,张庆陆说,目前总投资达1000万元,收益平稳,已快要收回投资。当然,这还要感谢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支持,流转土地,硬化产业路……

目前,这个样板基本完成产业建设,下一步他将围绕乡村振兴,沿产业带建好廊道,让循环农业“袖珍山地样板”可观可赏,真正助力“30度坡地人”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 唐梓林 王长贵 龚杰品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