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鸿:用文化援朝的放映兵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歌是文元鸿老人参军入伍在朝鲜时,为部队的战士放《铁道游击队》电影时学唱的,至今老人已唱了半个多世纪。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老人便回想起当年在军营中的历历往事。

文元鸿讲述在部队的经历

据了解,今年85岁的文元鸿,是黔江区黎水镇黎水村5组人。他从小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他所唱的歌完全是凭着记忆。


新婚不久报名参军到朝鲜

1956年,21岁的文元鸿已结婚成家。当时国家征兵,文元鸿应征入伍,经过短期的训练后前往朝鲜,被分配到某师部的宣传队,负责部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培训一个星期后,成为部队的电影放映员。

“当时部队驻扎的营地没有广播,从部队的政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革新、鼓舞士气等,电影已成为部队的首选。战士们通过看前方的幻灯片,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生死不屈的精神。”文元鸿说,当时放的影片主要有《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

初到部队时,文元鸿和大多战士一样,特别思念家乡的父母以及新婚不久的妻子。当时唯一与家里联系的方式,就是写信。但文元鸿大字不识一个,只能请其他战士代笔,通常是一年才给家里写一次信。

“他去当兵后,总共收到3封信,一封是到部队后写了一封信,家里人晓得他在哪里,至于做什么,纸上一个字也不提,另外两封是在每年的春节前写的。”文元鸿的老伴刘金荣说。


坐船到海岛为10余战士放电影

在部队里,放电影看上去是个轻松活,也是一个重体力活,所有机械要3个人搬运。通常一部电影是4盘胶片,加上外包装的铁盒和木箱就达20公斤,还有放映机、发电机、音响设备等,都是很笨重的。每到一个地方放映,一次次装卸、架设,就把文元鸿累得够呛。

在朝鲜放映期间,不仅是部队的战士看,还有当地的老百姓看。在部队首长的安排下,文元鸿与另两名战士一起,还专程到附近的敬老院、托儿所放电影。

一次,文元鸿到一个海岛上去放电影,岛上离驻地营房有10多公里路,那里只驻了10多名战士。文元鸿与另两名战士一起,将放映设备搬上当地百姓的机动船上,乘坐到岛上为战士们放电影。电影放完,又乘坐机动船回营房。

文元鸿回忆,当时晚上黑灯瞎火的,船往回走没多远,隐约听到前面浪声涌起,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正对着机动船冲了过来,重重地撞在船头右侧,软绵绵的,可能是大鱼。当时溅起的水浪落在船舱里,机动船也开始左右摇晃,“我们为了保护机器,3个人马上扑在机器上面,不让机器随着晃动相互碰撞,直到船往前行驶20米远才坐回原处。”

“当时我们几个被吓得浑身发抖,直回到营房心里都没有平静下来,洗漱完倒头就睡,直到第二天才起来倒胶片。”文元鸿说,当时没想到还能活着回来。


转战西藏 所有行装被河水冲走

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志愿军将陆续撤离朝鲜。文元鸿在当年10月底回国后,在青海、兰州各呆了1年。1960年,部队转战到西藏边境,文元鸿也随大部队去了,仍然为部队及当地老百姓放电影。

在西藏,每次出去放映都要走一百多公里,文元鸿和部队的其他几位放映的战士,吃喝拉撒全在路上。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去一处寺庙里放电影,那里驻有100多名战士。

“当时,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不通公路,出去放电影,人只能走路,所有机器设备靠请当地牧民的马驮运,然后电影放完又驮回来。”文元鸿说,也就是那一次放电影回来,两匹马走在悬崖上一挤,一匹马被挤下悬崖,连马带机器设备以及随身携带的衣物等行装落入雅鲁藏布江里。幸好人是走在最后面,否则人也要摔下悬崖。

“幸运的是牧民的那匹马还顺着江水游上了岸,不然还要赔人家一匹马,只有机器衣物全被江水冲走,后来,我退伍回来连一件在部队穿旧的衣物都没有。”文元鸿说。

谈到自己8年军旅生涯,文元鸿工作积极,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长期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为老百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进了中朝两国的友谊以及与藏民之间鱼水之情。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